清晨的阳光透过花巷教堂的彩色玻璃,温柔地洒在医务室的诊疗台上。我戴上老花镜,轻轻整理着听诊器和血压计,心中充满感恩。退休后,我加入了教堂医疗室的侍奉工作,每周两次为弟兄姐妹们义诊,让我的晚年生活有了新的意义。
除了主日礼拜,我最期待的就是在医疗室接待前来就诊的肢体。他们有的带着慢性病的困扰,有的因生活压力而焦虑,但每一次诊疗都不仅是身体的医治,更是心灵的交流。每当看到他们舒展的眉头和真诚的感谢,我就深深体会到“施比受更为有福”的真谛。
更让我感动的是跟随福州市基督教两会组织的医疗队下乡义诊的经历。我们曾前往福安、周宁、连江、永泰等偏远山区,为那些交通不便、医疗资源匮乏的乡亲们送医送药。崎岖的山路颠簸难行,但每当抵达目的地,看到早已等候多时的乡亲们,疲惫便一扫而空。他们有的拄着拐杖走了几里山路,有的骑着摩托车从十几里外赶来,眼中满是对健康的期盼和对我们的信任。
记得在永泰的一个小村庄,一位年迈的婆婆脚上沾满泥土,颤巍巍地递上病历,连声说:“感谢主!感谢你们!”她浑浊的双眼闪烁着泪光,让我心头一热。那一刻,我更加坚定要以基督的爱去服侍他们,不仅医治他们的身体,更让他们感受到上帝的爱和国家的关怀。
义诊不仅是医疗行为,更是信仰的实践。每一次测量血压、每一次包扎伤口、每一次耐心倾听,都是在传递基督的怜悯与恩典。正如经上所记:“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16)
退休后的我,虽不再在医院病房工作,却在更广阔的“田野”中继续行医——用爱心、专业和信仰去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因为为主做工,永不落空。
(感谢林慕理弟兄为我参加义诊拍摄照片。)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福州一教会信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