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的使命和基督徒的责任浅谈

作者: 毋忠毅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7-21 10:03:27
分享与播放

“真正的教会,是一个集会或教众的集合,它倚赖那未曾出现的,也不可能被理智所理解的东西,也就是,上帝的道。它指明,他们无条件地信仰,并荣耀上帝。”(马丁·路德《桌边谈话录》367)在我们的信仰中,探讨“教会的使命和基督徒的责任” 这样宏观重大的题目,往往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其内涵丰富、外延宽广,涉及神学、历史、社会等诸多层面,难以在一篇简短的文章中阐述全面且深入。因此,我仅能在此进行一番浅显的探讨,以期引发更多人对这一重要主题的思考。

这一思考源自于有的传道人曾经和我探讨:究竟我们的教会使命是什么?应该这样做?在我和他探讨之后,就写下了以下的文字。

“教会的使命是什么?教会的使命是使一切人在基督里恢复与上帝和彼此之间的合一。

一切基督徒的责任是什么?所有基督徒的责任就是跟随基督,每礼拜大家聚在一起公共崇拜,以及为上帝国的扩展工作祈祷和奉献。”(湖北省基督教两会出版:《公祷书》) 

这是我们基督教的一部于教会及其事工、礼仪制度等方面的《公祷书》(The Book of Common Prayer)。它是基督教圣公宗( Anglican Communion )及相关教派最具标志性的礼仪典籍,其核心价值在于 “以统一的祈祷文本凝聚信仰共同体”,同时融合了圣经真理、历史传统与神学思考,成为信徒连接信仰与生活的重要媒介。根据《公祷书》给的定义,我们就分为两个方面来分享。

一、教会的使命

通过《公祷书》对于教会使命的定义简洁而深刻,为我们理解教会的使命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方向。从圣经新约中来看,教会自诞生以来,便肩负着将人类引向与上帝和好的道路的重任。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由于罪的隔阂,人与上帝的关系破裂,世界陷入了混乱与迷茫之中。而教会的存在,恰似一座桥梁,连接着人类与上帝。通过传扬基督的福音,教会向世人宣告上帝的爱与救赎,让人们知晓,尽管人类堕落,但上帝依然渴望与自己的子民和解,给予他们新生的希望。

这里,我们不能忘记安提阿教会。这是一个差传的教会、复兴的教会。使徒行传的前12章是讲到教会的开始,是在耶路撒冷由彼得为领袖。从13章起,直到28章结束,我们要看到保罗在安提阿的教会布道服侍。安提阿成为使徒新工作的基础。保罗所有奇妙的布道行程都是从安提阿开始,而不是从耶路撒冷出发的。据记载:公元43年使徒保罗由安提阿城开始了他那惊人的传教工作。他以“外邦宗徒”的身份三次从安提阿城出发,向外邦人宣讲福音,拓展基督的神国。足迹所至除几乎整个小亚细亚外,还有马其顿、阿哈雅等地,在各地建立了非常兴旺的教会。(思高本圣经:保禄书信总论)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教会的使命,即传福音,这是大使命!同时,教会也致力于修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神爱世人”,我们的信仰是普世的、博爱的。在基督里,不分国籍、种族、阶层、性别,所有人都被视为上帝平等的儿女,应当彼此相爱、和睦相处,都围绕 “基督是信仰的核心” 这一神学原则教会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提供互助平台,促进信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与不信主的人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打破隔阂与偏见,建立起一个在基督里充满爱与关怀的共同体,成为世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的一个温暖的家园。

简言之,教会的使命就是向外: 传扬福音、宣教、作见证;向上 (敬拜): 敬拜神、祷告、擘饼记念主;向内 (团契与门训): 教导真理、装备信徒、彼此相爱、团契相交、生命成长(门徒训练);向周遭 (服事): 慈惠关怀、行公义、服务社区和社会(实践信仰)。

目标是荣耀神: 通过使人作门徒、建立合一的教会、活出基督的样式、关怀他人,最终彰显神的智慧、恩典、慈爱和荣耀。

 教会作为“被拣选的族类、君尊的祭司、圣洁的国度、属神的子民”,其身份决定了其使命是宣扬神的美德。 这个使命从五旬节教会建立开始,一直持续到基督再来。

总之,教会的使命并非人为制定,而是基于圣经(尤其是耶稣基督的命令和使徒的教导)所确立的,是一个以敬拜神为根基,以传扬福音、造就信徒、服务世界为路径,最终为荣耀神并迎接基督再来的神圣呼召。圣经是教会理解、界定和实践其使命的最终权威和指南。

二、基督徒的责任

顾名思义,基督徒就是指跟随主耶稣基督的人或信仰基督的信徒。据思高本圣经和《基督教词典》等解释:基督徒一名,原有不信主的“外教”(异教徒)人加给信徒的。基督徒这个名称是从使徒保罗在安提阿(希腊语:Ἀντιόχεια,也译为安提约基雅,在叙利亚)传道和建立教会时开始使用的。“基督徒”在新约中一共有三次出现。使徒行传11章26节、26章28节和彼得前书4章16节。特别是使徒行传11:26这样告诉我们:“找着了,就带他到安提阿去。他们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会一同聚集,教训了许多人。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这是圣经里面明确告诉我们基督徒的出处,包括时间、地点,是“法定”的。基督徒这个称呼的意思是跟从基督者,原来不是门徒自己采用的。圣经里记载:早期即旧约时代和新约初期,信徒之间的称呼一般是弟兄、门徒、或圣徒互相称呼的。在安提阿被称为基督徒,是因为基督教与犹太教有许多共同的地方。这个称呼也许是尊敬,也许是嘲讽。总之,是教外人给基督徒的一个绰名。开始的时候,他们不习惯用这个名称,后来逐渐习惯了。到了第二世纪初,才形成了一个通用的名称沿袭至今,成为我们信徒的“荣衔”,正如新约彼得前书 4章14节至16节所说:“你们若为基督的名受辱骂,便是有福的,因为 神荣耀的灵常住在你们身上。你们中间却不可有人因为杀人、偷窃、作恶、好管闲事而受苦;若为作基督徒受苦,却不要羞耻,倒要因这名归荣耀给 神。”

基督徒的责任应该分为信仰和教会责任,是根植于圣经的教导,涵盖个人灵性成长、教会群体生活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以下是基于基督教传统和经文的一些核心责任:

首先是“为上帝国的扩展工作祈祷和奉献” 。这里昭示了基督徒的使命并不仅限于个人的属灵生活,而是要积极参与到上帝国在世间的建立中来。通过祈祷,基督徒们将上帝的旨意带到世间的各个角落,为那些未信的人祈求光明与拯救,为教会的事工寻求祝福与指引;而奉献则是以实际行动支持教会的发展和福音的传播,无论是物质、财物上的给予,还是时间、才能等方面的付出,还有身心灵的全然奉献,都是基督徒为上帝国扩展贡献力量的方式。

然后我们再来具体看看。

1.个人灵性责任,即与神建立亲密的关系。包括:

读经与祷告:通过每日研读圣经、祷告、赞美等与神交通,寻求祂的旨意。

顺服神的旨意:将自己的一切仰望交托,在生活中践行神的教导,如耶稣所说:“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

追求圣洁: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活出与蒙召身份相称的生命,远离罪恶,要有属灵操练(如禁食)深化信仰。

最重要的一项是传扬福音,向他人分享信仰和见证,成为“世上的光”。

2.教会中的责任

主要是参与教会活动。不可缺少的就是主日聚会、读经、祷告、传道、小组(团契)活动、探访、做工、见证等,不可停止聚会,要彼此劝勉。包括参与洗礼、圣餐等纪念基督的救恩。

服事与奉献。这里包含运用恩赐:按圣灵所赐的恩赐(如教导、劝勉、怜悯等)服事他人;奉献财物,即应纳的十一奉献,也包括做力所能及的一些教堂的公益事业,按能力支持教会事工。

教会作为 “基督的身体”,其内部关系的根基既包含 “彼此相爱” 的情感联结,也包含 “有序顺服” 的治理原则。这两种实践并非割裂的道德要求,而是同一信仰生命的一体两面——相爱是顺服的内在动力,顺服是相爱的秩序保障,共同指向 “建立基督的身体” 这一终极目标。

彼此相爱:实践“互相担当重担”,关怀有需要的肢体。圣经中 “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 的教导,将教会内的相爱定义为 “生命共同体的责任分担”。这里的 “重担” 既包括物质层面的匮乏——如为失业的弟兄提供就业信息,为患病的姐妹安排轮流陪护,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准备学习用品;也涵盖心灵层面的困境——在有人经历丧亲之痛时静默陪伴,在有人陷入信仰迷茫时以真理劝慰,在有人因过错陷入自责时以宽恕接纳。

要顺服教会权柄尊重并顺服属灵领袖的教导同时以真理辨明是非,彼此顺服。教会的权柄并非来自人的权威,而是源于 “基督是教会的头” 这一信仰根基。属灵领袖被赋予教导与治理的职责,本质上是 “基督委托的管家”——他们的责任是 “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引导信徒在信仰中成熟。因此,“顺服教会权柄” 首先表现为对属灵领袖的尊重:认真聆听讲道时的真理教导,配合教会的牧养计划,在决策讨论中以建设性态度表达意见,而非以 “个人意志” 对抗集体带领。

但真正的顺服始终以真理为边界。“凡事察验,善美的要持守” ,要求信徒在顺服中保持清醒的分辨力——对领袖符合圣经的教导要甘心遵行,对可能偏离真理的引导则需以温柔的心 “按著真理辨明是非”。这种分辨不是质疑权柄的合法性,而是守护教会的信仰根基。同时,“顺服” 并非单向的 “下级服从上级”,而是 “彼此顺服” 的共同体伦理:领袖不以权柄辖制人,而是 “作群羊的榜样”;平信徒不以质疑挑战秩序,而是以智慧辅助治理。例如,当教会讨论事工方向时,领袖需耐心听取不同意见,平信徒也需尊重最终决策——这种在真理中的互相体谅,正是顺服的深层内涵。,这是相爱与顺服的辩证统一。

3.道德与社会责任

活出圣洁伦理。在家庭、职场和社会中践行诚实、谦卑、宽恕等美德;维护婚姻的神圣性和家庭责任。教会应该强调,道德实践与社会责任的终极动力,是对上帝救赎之恩的回应。当基督徒在家庭中守护婚姻的神圣、在职场中坚守诚实的原则、在社会中践行宽恕的爱心时,本质上是在宣告:“我们所信的上帝,是一位重视公义、怜悯与信实的上帝。”

这种实践或许微小,却如 “一粒麦子” 般蕴含生命力——它让家庭成为充满爱的港湾,让职场成为彼此成就的空间,让社会多一份温暖与公正。而这,正是圣洁伦理最深刻的意义:不是为了构建完美的道德体系,而是让 “爱与责任” 成为看得见的生命见证。

关注社会关怀与公义。效法耶稣关怀弱势群体,参与慈善和公益;为不公义发声,追求和平与正义。

重视文化使命,在职场、艺术、教育等领域活出信仰,成为“盐和光”,影响社会文化。

在教会里要“五湖四海”,不结党营私、不拉山头、唯我独尊,支持普世教会的合一。

基督徒的责任不仅是外在行为,更是内心对神的回应,核心是“尽心、尽性、尽意爱神,并爱人如己”。这些责任需在圣灵的引导和教会的扶持中实践,以彰显神的荣耀,见证基督的救赎。

教会的使命和基督徒的责任是一体两面的:教会为信徒提供属灵的家园和使命的方向,而信徒的活出与参与则使教会的使命得以具体实现。正如奥古斯丁所言:“教会是基督在世间的行动”,每一位基督徒的顺服、敬拜与奉献,都在见证“上帝与人同在”的终极目标。

最后,让我们以狄马可(Mark Dever)《健康教会九标志》为本文的结束语,作为一个总结:健康的教会应该是“解经讲道、圣经神学、福音、根据圣经来理解悔改归主、根据圣经来理解传福音、根据圣经来理解教会的会员制度、遵循圣经的教会纪律、关注门徒职分与成长、根据圣经来理解教会领袖”。

(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