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时期,有不少国际友人出于人道主义关怀,积极救助中国难民,让他们得到安全保护,免于日寇屠刀的杀害。而这一事业的先行者,当属在上海建立安全区的饶家驹神父。
饶家驹被称为“独臂神父”,可这影响他参与人道主义事业。淞沪抗战爆发后,成千上万来自上海、江浙等地的中国难民为了躲避日寇的屠刀,纷纷涌进中立的公共租界(苏州河以南部分)、法租界。史载当时难民潮最高峰时达“七十万人左右”。
饶家驹于在中英美法等国以及日寇己方间游走,呼吁,终于使各方同意建立安全区。1937年11月4日,上海市政府批准设立南市难民区,饶家驹安全区于11月9日正式成立。当天就收容难民2万多人。最多曾有收容所130余所,收容难民30万左右。
难民区建立后,饶家驹差不多每天都到那里工作。他不顾生命危险,与难民共患难,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饶家驹深知,安全区的存续不仅需要外交智慧,更要解决生存难题。他以‘国际红十字会难民救济委员会’的名义,到处呼吁,号召各界人士为难民募捐。经过他的四处奔走,不仅在国内募集了70万元(法币)。
除此之外,他组织难民自救,让工匠修缮房屋,妇女缝制衣物,孩童在废墟上复课。为筹措粮食,他冒险穿越封锁线,甚至变卖自己的怀表与书籍。有记载称,他常将配给的面包分给饥饿的孩子,自己却以清水充饥。
饶家驹的安全区模式很快被在南京的杭立武得知,于是他与约翰拉贝、贝德士等国际义士一起,在南京建立了安全区,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难民的安全。足可见饶家驹的卓越贡献。
当然由于某些原因,饶家驹的故事一直不为人所知,直到这几年才有一些关于他的著作出版。比如美国学者美国学者阮玛霞的《饶家驹安全区》以及由中外学者论文合集而成的《饶家驹与战时平民保护》等等。这两本书籍都为我们了解饶家驹提供了珍贵史料。
而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年周年之际,由著名学者苏智良、王海鸥所著的《饶家驹:被遗忘的英雄》一书出版,从而让我们得以铭记、了解这位充满信仰虔诚,人道主义关怀的国际友人见证。
本书是饶家驹研究的最新力作,其广度与深度都超越了前两部著作。作者通过翻阅国内外档案资料、历史文献,并深入采访当事人,口述饶家驹与安全区的见证。同时本书还加入了不少珍贵的老照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像我们揭示饶家驹神父荣美的一生以及抗战时期上海的社会百态,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学术力作。
本书的出版不仅是让我们铭记饶家驹神父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更是让我们反思战争、珍爱和平。尤其是在当今世界上,巴以冲突,俄乌战争等地区动荡愈演愈烈,经常出现人道主义灾难惨剧时。饶家驹救助难民的荣美见证告诉我们,即使国家、民族、宗教存在差异,人们都应该放下分歧,彼此相爱,共同构建人类和平。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