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线上聚会:数字时代的属灵挑战与回应

作者: 恩歌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7-28 10:19:06
分享与播放
礼拜直播

一个主日的清晨,牧师走上讲台,进入摄像机镜头。与此同时,屏幕亮起,笔记本电脑发出轻微的嗡嗡声,两个会众在不同的空间聚集——一个在教堂长椅上,另一个则穿着睡衣,坐在沙发前,隔着屏幕参与聚会。自从新冠疫情以来,这样的情境已经变得司空见惯。

线上聚会为许多信徒提供了便利,也拓展了教会的边界,使福音的信息得以穿越地域和时区的限制,传向更广阔的人群。然而,数字化的“复兴”背后,也伴随着一系列深刻的属灵挑战。我们若不警醒,便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屏幕宗教的消费者,而不是基督的门徒。

线上聚会的双刃剑

线上聚会最初是出于无奈。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实体教会被迫关闭,很多信徒在家中透过YouTube、Zoom或教会App参与主日敬拜。这在当时确实发挥了极大作用,也成为神恩典的一个管道。但渐渐地,一种新的聚会文化悄然形成:不再早起、不再穿戴整齐、不再预备心灵敬拜;甚至不再准时参与,而是想着“回头有空再看回放”。

一位牧者坦言:“人们线上聚会时,有时会穿着睡衣,忘记了聚会时间。他们会说:‘我等会儿再看。’但他们很少真的回去看。”这句话戳中了很多基督徒的痛点。线上敬拜的便捷,让我们越来越“自由”,却也越来越松懈。当敬拜变成一个可以随意“调度”的节目,我们是否还把神当作我们生命的中心?

耶稣呼召门徒时说:“来跟从我。”(太4:19)门徒的身份意味着主动回应、持续跟随、全人委身。然而,数字文化容易培养一种“观众式”的属灵状态。我们不再是参与者,而是观赏者;不再是在敬拜中亲近神,而是在评估“今天讲道好不好听”“今天诗歌符不符合我口味”。教会不小心就成了“属灵内容提供商”,而信徒成了“属灵内容消费者”。

一位牧者警告说,若以消费主义的方式接受线上教会,会催生一种“被动接受而非主动参与”的属灵文化。你无法透过直播读懂一个人的泪水;也无法在一个关闭摄像头的Zoom房间中建立真实的团契关系。滑动屏幕的手指,无法带领我们走进真实的门徒生活。

一位原本活跃参与小组的弟兄,在疫情后习惯了线上聚会。虽然弟兄仍定期观看主日信息,但不再主动回应,也逐渐与小组弟兄姐妹疏远。有一次,他说:“我觉得神离我越来越远。”其实,是他自己逐渐离开了身体——基督的教会。没有人可以独自做肢体,正如保罗所说:“若耳说,我不是眼,就不属于身体,它不能因此就不属乎身体。”(林前12:16)

失落的属灵操练:数字化的代价

线上聚会最深层的危机,不只是出席率下降,也不仅仅是团契关系的疏离,而是属灵操练的失落。聚会原本不仅是听讲道,更是操练敬虔——预备心、默想神话语、献上祷告、参与奉献、彼此代求。当这些操练被简化成“点击播放”的动作,我们对神的敬畏就渐渐被“便利”取代。

这就像是锻炼身体一样:即便有最先进的线上健身课程,如果你只是坐着看,而不动起来,它就毫无意义。同样,属灵生命的成长,需要实际操练——安静祷告、读经默想、彼此服事、忠心参与。这些无法被短视频和剪辑内容所替代。

圣经中,耶稣并没有远程门训门徒,而是与他们同行、用生命影响生命。祂说:“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20)这种“同在”,不仅是神的应许,也是我们彼此之间应有的属灵生活——线下的真实相遇、面对面的劝勉与扶持,是门徒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字时代,教会如何回应?

当然,我们不能也不应否定线上事工的价值。对于身处偏远地区、身体不便的信徒,线上聚会提供了宝贵的属灵支持。而且,在现代社会的节奏下,线上课程、小组讨论、属灵讲座等确实可以补足教会事工的广度与深度。

关键在于,我们必须有目的、有引导地使用数字平台,而不是放任其主导我们的信仰节奏。一些教会已经开始实践有益的对策,例如:

教授属灵操练:引导信徒即使在家中聚会,也要穿戴整齐、提前预备、敬畏地参与,而非“躺着听讲道”。

鼓励数字排毒:例如在主日关闭其他App专注敬拜,或每季度进行一周“无屏日”操练,恢复安静与默想。

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团契:例如主日线上聚会后设有小组讨论,或设立“走读小组”,鼓励同城信徒线下相聚。

强化门训而非内容投喂:透过个别陪伴、小组牧养、读经计划等,使线上教导成为行动的起点,而非知识的终点。

回归敬拜的初心

无论线上或线下,真正的敬拜从来不是一场演出,而是一种回应。希伯来书提醒我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来10:25)这不是一条律法,而是一种属灵智慧的呼召。神创造我们为群体存在,不是孤岛。教会是一个彼此相属、彼此建造的生命共同体,不能简化成一段影片、一场直播或一个推送通知。

真正的敬拜,不在于地点,而在于是否以心灵和诚实来敬拜神(约4:24)。但在数字世界中保持这份“心灵与诚实”,反而更需警醒和操练。我们必须刻意地设立边界、塑造节奏、恢复庄严与虔诚,让每一次聚会都成为真实遇见神的时刻。

我们正处在一个高度数字化的时代,AI正在写讲章,算法决定推送内容,甚至“元宇宙教会”都成为现实。在这个趋势中,教会必须问自己:我们要走向哪里?我们是否在用最快速、最有效的方式传福音,却忽略了最根本的属灵深度?我们是否在建立一座座“虚拟圣殿”,却失去了与神真实相交的火热?

让我们警醒,不做属灵的旁观者,而做跟随耶稣的门徒。不只是在荧幕前“观看”,更是在生活中“回应”;不只是习惯于便利,而是甘愿为信仰付代价。愿我们拥有的,不是一间间“有屏幕却没有灵魂”的教会,而是一个个“有真理、有爱、有同在”的基督身体。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作者系安徽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