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汉学家费正清曾指出:“从第一任总干事来会理1885年到中国直到1949年,青年会一直是中国社会改革的推动力。它对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方面产生的影响,在世界上任何其它国家和地区找不到同样的例子”。而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基督教青年会(YMCA)又做了哪些有益的事呢?
在九一八事变后,青年会就开始了抗日救亡的宣传,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尤其经常组织歌咏、戏剧等活动,通过文艺的方式,让广大国人明白民族危机加剧,抗日救亡的意义。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刘良模大力推动《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不仅鼓舞了民众的爱国热情,更是将其推广到国际上,让世人了解、同情、支持我国的抗战事业。
青年会还经常开办夜校,为广大青年男女传授有用的知识,比如机械制造,医疗护理等等。这些技能不仅让年轻人有了一技之长,更是全面抗战爆发后能够学以致用,促进了中国抗战的胜利。基督教女青年会更是以其特殊的身份,在女工夜校的女工和教会学校的女学生中开展爱国活动。
抗战全面爆发后,青年会大力开展支援战争与救助民众的活动。在前线,青年会的工作人员常常冒着炮火,为士兵们提供急需的物资。他们设立临时服务站,送去药品、绷带等医疗用品,并分发书籍、报刊以丰富士兵的精神生活、激发其抗日热情。
对于后方的民众,尤其是处于困境的难民,青年会的救助工作同样意义重大。他们为难民建立收容所、难童学校,为他们提供食宿、教育和医疗帮助。在难童学校里,工作人员不仅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坚韧品格,用温暖与耐心驱散战争带来的恐惧阴影。
青年会在战时宣传与国际联络方面发挥了作用。他们通过办刊、演讲等形式,向国内外宣传中国抗战的正义性与艰苦性,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工作人员深入中国各地,将所见所闻传递到海外,为中国争取到了更多的国际援助。同时,他们也积极协调国内外的慈善资源,将募集到的物资精准地送到最需要的地方,为抗战的后勤保障贡献了力量。
而来自奉天基督教青年会的阎宝航更是一位传奇人物,1934年,经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余日章介绍,阎宝航被国民政府任命为“新生活运动促进会”总会长兼干事。他与中共有着密切关系,经常传递相关情报。1941年5月,阎宝航在一次宴会上,获得了德国决定于6月20日前后突袭苏联的情报,立即报告周恩来。最终得以及时通知苏联。虽然这无法改变苏德战争初期,苏军的大溃败。但也体现了阎宝航的卓越能力。
在整个抗日抗战中,上海、南京、武汉、广州、重庆等等地方,都能看到青年会成员的身影,他们为战争胜利贡献了力量。是全民族抗战中,一股重要力量。而奉献与牺牲,也是对“非以役人,乃役于人”宗旨的实践,在民族危亡之际作出了美好见证。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