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一位神学院的同学最近遇到了一些难处。他与室友相处得不太愉快,言语上有些摩擦。不仅如此,两人在学习和生活中也逐渐产生了隔阂,交流越来越少。这不仅影响了他个人的学习状态和心情,也让整个寝室的氛围变得有些压抑。其实,同学之间相处难免会有意见不合的时候,关键在于如何以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去沟通、化解矛盾。神学院的学习时光本就珍贵,大家因着共同的信仰相聚在一起,更应当彼此相爱、互相扶持,让这段同窗情谊成为未来信仰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对于读神学的同学来说,要明白一件事:不同年龄、性格和生命经历的人相聚几年(有的是本科四年,有的是硕士三年),各有各的成长背景和信仰历程,相处中出现差异和分歧本是常态。正如经上所说:“我们爱,因为 神先爱我们。”这份从神而来的爱,应当成为我们彼此关系的根基。
当意见不合时,不妨先放下自己的立场,耐心倾听对方的想法,试着理解对方背后的缘由。毕竟,大家来到这里都是为了更深地认识神、装备自己,共同的目标远胜过暂时的摩擦。在日常学习中,可以一起探讨圣经真理,分享灵修感悟;在生活中,主动关心彼此的需要,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让这份情谊更加深厚。
从属灵生命的角度来说,这也是我们必须操练的功课。要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学会在具体关系中实践彼此相爱和包容。这种操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每一次互动中用心践行。当他人的习惯与自己不同时,不是急于指责或疏远,而是以基督的爱为标杆,用温柔的心去接纳;当因见解不同产生摩擦时,不是固执己见、争强好胜,而是愿意放下身段、求同存异,因为我们深知:在基督里,我们同属一个身体,彼此相连。每一次包容,都是对自私的胜过;每一次主动和解,都是向基督的样式更近一步。这些在日常相处中积累的属灵经验,会像种子一样在生命里扎根,未来无论身处何方、面对怎样的人际关系,都能靠着从神而来的智慧与爱心,活出基督的馨香之气。
在当下,我们或许会因一些小事闹矛盾。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位同学,还会因对方打呼噜而争执。其实这些都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事,甚至可能成为未来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
我在读神学时,寝室里有一位插班生,打呼噜声音很响,当时确实难以忍受。但前年这位同学因车祸突然去世,令我感到一切恍惚,甚至有些想再听听他的呼噜声,却再也听不到了。
在神学院的几年,应当是我们生命中格外宝贵的一段时光。在这里,我们一同学习、一同追求、一同祷告。我们不仅要学习课本知识,更要在与弟兄姐妹的朝夕相处中,学习彼此相爱、彼此担当。日后回想起来,我们会发现,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早已将“彼此相爱”的诫命刻在心版上,成为我们侍奉路上最温暖的力量。
总之,别让小小的摩擦盘踞本该感恩的心房,也别让一时的误解遮蔽了神所预备的这份同窗情谊。趁着还能朝夕相处,多一份主动的关怀,多一句真诚的鼓励,多一次为对方的代祷,让这段在神学院的岁月,成为生命中永不褪色的属灵印记,也成为日后为主做工时,彼此扶持、互为肢体的美好根基。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