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聚会时,讲道人穿插播放了一首赞美诗作为例证,不料却引来台下一位长辈的低语:“讲道就好好讲道,放什么歌,真是胡来。” 这番话让我对讲道形式产生了一些思考。
我们或许无需全然排斥在讲道中运用音视频。细想之下,无论是学校的课堂还是日常的培训,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早已成为常态。讲道作为传递真理、造就生命的属灵课程,其形式亦无需固步自封。关键在于运用时需有周全的规划与安排,使其潜力得以真正发挥。
一、要适合并贴切主题
对于讲道所用音频和视频的选取,一定要贴合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和主题。如果选了一个与当日所传讲内容无关或联系不紧密的音视频,不仅无法起到辅助理解的作用,反而可能分散听众的注意力,甚至让原本清晰的讲道逻辑变得混乱。如同教师授课时插入脱节的案例会让学生困惑一样,不合适的音视频素材也会让听众难以抓住核心信息,进而影响讲道效果。所以,在选择这类素材前,传道人需要反复思考其与主题的关联性,确保每一段音频、每一个视频都能成为传递信息的桥梁,而非无关的干扰项。
插入此类内容前,务必需提前与播放同工充分沟通,最好进行多次彩排,明确各自的职责和配合细节。比如在讲道过程中,何时适宜播放音频或视频,播放时长如何控制,出现突发状况(如设备卡顿、声音异常)时如何快速应对,这些都需要提前沟通并演练。传道人要清晰地告知同工自己的讲道节奏和内容节点,同工也要熟悉讲道流程,确保在关键处能精准配合,避免因衔接不畅导致讲道中断或氛围被破坏。只有通过充分的准备和默契的配合,才能让音视频素材的插入自然流畅,与讲道内容融为一体,真正起到增强表达、深化主题的作用。
二、要注意对象
需要注意的是,传道人采用此方法时,必须考虑所在教会的受众情况。
就如上述事例,为什么我觉得这种方式可行,而有些年龄大的人不能接受呢?通常年轻人对多媒体形式接受度较高,而年长者可能需要更长的适应过程。因此,传道人选择音视频素材时,需充分考虑听众的年龄构成、人生阅历以及对新兴事物的接受程度。
对于年龄较大的群体,过于新潮的表现形式或节奏过快的视频画面,可能会让他们感到陌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而对于年轻听众,则可以适当采用更具创意和互动性的音视频形式,比如结合当下流行的短视频风格或动画演示等,让讲道内容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同时,无论面对哪个年龄层的听众,素材内容本身的真实性、严谨性和属灵价值始终是首要考量,不能为了迎合某种偏好而牺牲内容的深度和准确性。只有在内容与形式之间找到适合特定听众群体的平衡点,才能让音视频辅助手段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不同年龄段的听众都能从中获得属灵的滋养和启发。
三、不能过于频繁
即便面对青年群体,在使用此法时也需注意频率,避免过于频繁。如果每次都采用这样的方式,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甚至可能让听众将注意力过度集中在形式的新鲜感上,而忽略了讲道内容本身的核心信息。可以尝试将音视频素材与传统的讲道方式交替使用,比如在重点章节用动画辅助解释,在分享见证时穿插真实影像,而在深入阐释教义或引导反思的环节,则回归到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和互动问答,这样既能保持听众的参与热情,又能确保属灵信息的深度传递,让每一种辅助手段都服务于“以真理喂养心灵”的最终目的。
随着社会的变化,不仅是传道的人要学习和更新,听道的人也不例外。我们不应一味拒绝新事物,而要学习和适当使用,在牧养中发挥作用。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乡镇教会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