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耙”:土地与救赎的沉默见证

作者: 林慕理
来源:福音时报
2025-10-09 09:41:11
分享与播放

图片1.jpg

(白克瑞  供图)

这幅老照片至今也近百年了。依我童年印象,照片远处背景是美国传教士郁约翰医师于1887年创办的平和小溪救世医院(平和县医院前身),医院围墙南侧是小溪桥头后巷农民的农田,四个天真的孩子坐在一块长约两米的“压耙”上,让牛牵拉以平整农田。“压耙”的纹理在农田里犁出创世纪般的裂痕,四个孩子的重量成为大地最鲜活的标点。

图片2.jpg

(白克瑞  供图)

1887年的阳光斜照在平和小溪救世医院的砖墙上,将传教士郁约翰医师的十字旗与农民的斗笠熔铸成同一片金箔。这架两米长的“压耙”,此刻正以圣经般的节奏碾过田园的黑土——“地必为你的缘故受咒诅,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创3:17)。创世记中荆棘与蒺藜的诅咒,在牛轭的吱呀声中化作琯溪蜜柚的根系,在土块间挣扎着向上攀援。

郁约翰医生写的病历上,酒精与血渍的并置构成奇特的救赎图景。当消毒棉触碰压耙划破的脚趾,基督的十架与农具的齿痕,同样在尘土里刻下医治的印记。孩子们悬空晃动的双腿,在古老的田垄上划出无忧的弧线。那农耕文明的厚重,不曾压弯这稚嫩的生机。

图片3.jpg

1949年平和和平解放,小溪救世医院更名为平和县医院。医院不断扩建,侵占一片片农田。X光机的蓝光穿透骨骼时,仍能照见琯溪蜜柚根系在土壤里书写的古老密码。“压耙”的纹路已成为农耕文明的历史,而它碾碎土块的记忆,却始终在消毒水的气味里发酵。

如今站在医院天台上俯瞰,当年“压耙”划过的轨迹早已被柏油路覆盖。但每当琯溪蜜柚的香气飘过,我们仍能听见牛轭的吱呀声,正与CT机的嗡鸣在时空深处应和。这架沉默的“压耙”农具,始终站在土地与救赎的边界,丈量着人类与永恒之间的距离。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福州一教会信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