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聋人牧者王圣君教士(上):“神收走我一半听力,是让我走近无法听闻福音的聋人”

作者: 张尧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4-03 08:03:21
分享与播放

每年一到秋季,东三省教会都会迎来一个极具地域特色的节日——秋收感恩节。在这个受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复活节及圣诞节的节日中,教会的每个小组团契都会登台表演,用各自的方式向上帝献上收成的感恩。

lQDPKGuuF5IAU8fNCQDNEACw4apfmPHAE2AH2i4GZnQdAA_4096_2304.jpg

王圣君教士(红色衣服前排左一)正在与预备登台的聋人肢体们合影

见到王圣君教士时,身着红色团契服的他就在位于教堂地下室的聋人团契活动室里,正忙着跟聋人弟兄姊妹们一起排练即将登台演出的手语舞蹈。手势快速翻飞,几位聋人肢体迅速知晓了他的意思,用手语谈笑着归置起了舞台道具。而刚刚交代完安排的他,又小跑到其他聋人身边,帮她们整理起了演出服装。

由于沟通交流方式以及文化差异,在当今我国约2800万聋人群体之中,聆听过福音并信仰基督的聋人基督徒占比寥寥无几,而对于这一群体而言,针对性牧养资源获取更是事实难题。多年以来,看到聋人肢体的迫切牧养需求状况,北京、杭州、沈阳等多地大型堂会先后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聋人牧养关怀事工,也有无数听人肢体同工秉着基督之爱主动走进了聋人事奉行列之中,借助手语传译、探访关怀、牧养协助等方式,帮助聋人融入教会大家庭。

在辽宁鞍山一教会担任传道人的王圣君教士就是服侍者中的一员,自2009年开始接触聋人服侍,至今已经陪伴他们走过了16年的时间。不过与一般的健听同工不同的是,他本人也是一位右耳失聪的听障者。而在他看来,因着听障曾一度活在自卑消沉中的自己从未想过能够与福音结缘成为新人,他更没有想到,自己能够成为聋人的亲密同工与灵程挚友,而这一切,都是出于神的奇妙恩典。


恩典中走出残障阴影 指引中踏上服侍道路

7岁那年,年幼贪玩的王教士出于刺激,与小伙伴在嬉闹中一同爬上了行驶中的汽车,而在跳车时,他却一不小心大头朝下栽在了地面上。从那之后,他的右耳听力遭受到了不可逆的损伤。“家里也带着做过三次手术,一回不如一回,到后面耳朵就完全不好使了。”

在之后的很长时间,他无数次悔恨自己那天的冒失之举,也对自己的不幸产生过许多诘问与埋怨。尤其随着年龄增长,听力的障碍以及周围人异样的目光令思绪敏感的他愈发感到刺痛,他的个性也变得愈发脆弱自卑,甚至逐渐演变出了厌世轻生的想法。

“当时心想活着反正也没啥盼头,那我心里就定了个目标,活到30岁我就去死。”王教士说,从十几岁开始,他便走上了自暴自弃,放纵沉沦的道路,终日沉溺在烟酒之中麻痹自己。正当他以为就这样在苦痛消沉中耗尽人生光阴时,一次“突发奇想”式的冲动,奇妙地改变了他的生命轨迹,带领他走上了恩典与新生的道路。

王教士向笔者介绍,由于家中的母亲、姥姥以及姐姐都是信仰多年的忠实基督徒,因此事实上自己从小一直离福音非常近。但因着自己深陷内心创伤难以自拔,使得他对于家人的信仰始终是置若罔闻。但21岁那年的某日,看着妈妈在床上屈膝祷告的身影,他突然心血来潮,质疑起她们所坚信的神到底有没有问题。

“我寻思我妈天天总是跪在床上嘟囔什么玩意儿,完事儿还老是往教堂跑,又给人干活,还给人拿钱,心想别叫人骗了。”带着质疑与否定,他开始翻看姥姥和母亲时常翻阅的圣经,想从书中找一些漏洞以保护家人免得“误入歧途”。然而,在细细越读之后,他反而被圣经中的话语所深深折服与触动。“诗篇和箴言书里很多经文实在是太精辟了,对人生的指导总结相当到位,好像就是对我说的,我是越读越爱读,还把诗篇里很多篇章都背下来了。” 

看着弟弟在话语中得着安慰,王教士的姐姐顺水推舟鼓励他不妨走进教会,更深入认识信仰。就这样,他第一次走进了离家不远的教堂。也正是在那里,一直活在心理阴影中的他,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完全的接纳与平安。

王教士坦言,右耳失聪之后,自己最敏感也最害怕就是他人的目光,总感觉外界任何看向他的眼神都是“裹刀带刺,像剑一样”。所以在走进教会之前,他依旧怀揣着许多惧怕。但当他真正走进教堂时,弟兄姊妹们的眼神却让他感受到了与外界完全不同的、纯洁无伪的温暖、慈爱与善意。

“自打那之后我就对教会着了魔了,就乐意呆在教会里,没别的想法,就觉得教会里太好了。”他笑道,“每到周三,一不想加班就往教会跑。”

641ffeef25450.jpg

王圣君教士(一排左一)与教会同工一同参与侍奉(图/毋忠毅)

不久后,王教士便正式受洗,成为了当时教会里为数不多的“小弟兄”。在大大小小的团契聚会与义工侍奉之中,总能见到他积极热忱的身影。随着在话语中愈发明白基督的慈爱与救恩,认识生命的价值,还记得自己“30岁之约”的王教士暗暗改变了自己的生命目标:“即便30岁要见主,也不能空俩爪子去见主”。为此,他逐渐萌生了全职为主侍奉的念头。

2001年,经历圣灵感动,他放下了自己原本的工作,成为了教会的全职同工,之后又在教会牧长的鼓励与帮助下,前往东北神学院接受进一步的神学装备,成为了坚固的青年传道人。

“回头看一路走过来的人生轨迹,一路都有着神的工作,都有着神更大的祝福。”再度回顾起自己蒙恩的历程,王教士有些动容,"就像圣经里说的,神的旨意也确实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都会按祂的心意在祂的时间里成就。”


“人心未曾想到”的道路

尽管生活与交往的环境从外界转向了教会,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王教士身旁的一同前行的,绝大多数依旧是健听的同工与信徒们。而自己究竟又是如何与聋人侍奉结缘,王教士至今依旧感叹神引领的奇妙,因为,这同样是他“未曾预想过的道路”。

身为一位因事故造成后天听力损伤且左耳听力部分尚存的听障者,先前的王教士很少将自己与传统认知中的聋人群体相联系,也鲜少对这一群体倾注过太多关注。而与其他三四线城市教会相似,在他所在的教堂,聋人信徒都属于是相当罕见的群体直到2009年,教会里迎来了四位聋人基督徒,才让他第一次真正走近这个群体。

王教士回忆,当时这几位肢体来到教会是期望找到一个能够稳定牧养及聚会的场所。“早年咱鞍山这边就没有聋人团契,再说一般教会里哪有人会手语啊,他们一来我们都懵了。”语言不通,教会空有一腔热情也无处施展,“交流都不行,更别提牧养了。”

随后,为切实帮助到这几位弟兄姊妹的诉求,教会牧者在距鞍山百公里之外的沈阳联系上了颇受见证的聋人教会,并建立起了两地初步牧养合作——沈阳同工来鞍山服侍聋人肢体,同时鞍山肢体也可以前往沈阳参与学习。也正是在此过程中,王教士作为义工传道,也参与到了协助侍奉之中。

5d87f6852000f67vwril.jpg

2018年聋人肢体聚会场景,教会同工正在进行手语翻译(图/毋忠毅)

当年夏季中旬,沈阳举行了为期三天的聋人培灵会,王教士作为服侍同工带队参加培训,而在期间的手语课堂上,他惊讶地发现了自己在手语方面的独特恩赐。“就这短短几个晚上时间,日常的手语表达我基本都掌握了。”尽管展露出天赋,但鉴于当时教会聋人事工暂无明确规划落地,他一时也没有在此投入更专注的精力。

不久之后,教会牧者找到了王教士,提出了在鞍山教会正式设立聋人团契的设想,并希望由他来担当聋人弟兄姊妹的牧养带领工作。不过,在他看来,教会选择他的理由却令人有些哭笑不得。

当时(牧者)跟我说:‘你不耳朵也不好使吗……‘,我心里当时就想,我耳朵不好使也不是为他们聋人不好使的啊!”王教士苦笑着说,虽然明白牧者并无他意,但他心里终究还是存在着些许的逆反和不情愿,经过祷告争战,他还是顺从了圣灵的指引,担起了牧养服侍聋人的职分。2009年6月,带着“让基督之爱从心底泉源涌流”的感动与异象,“心泉聋人团契”正式成立。


见聋人 见自己 见基督

由于此前对于聋人群体及聋人文化了解甚少,王教士起初的侍奉之路着实遇到不少挑战。以最基本的日常交流为例,真正走进聋人之中的他才明白,手语也是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地域性差异,“就像方言一样,我最早跟着教材上学的国家通用手语,结果发现我们当地的聋人肢体看不明白。”不仅如此,即便是在本教会的聋人信徒之中,随着其受教育水平以及年龄层的不同,还衍生着繁简各异的多种简化手语。“你还得啥手语也会一点儿,要不进不了他们的圈子,也没办法牧养他们。”

为了给后续牧养做好关系铺垫,自学手语的王教士将聋人弟兄姊妹们视为了老师,想尽办法走进他们当中与他们交朋友,向他们求教日常手语的表达方法。短短几年过去,他便熟练掌握了基本的手语交流方式,现如今,他能够非常流利的用手语给聋人肢体们进行证道,俨然已经成为了他们中间的一员。

尽管语言关顺利通过,但怎样全方位地做好聋人的牧养,这对传道人而言更是一项长期的试炼。在交流中,王教士向笔者坦言,就他个人亲身经历而言,听人来牧养聋人这件事着实是个“辛苦活”。

独特的信息交互以及文化处境,在造就了聋人更为丰富细腻的心理世界同时,也让他们的内心相比听人而言更加敏感。“他们有时候性格就像小孩一样。有时候因为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一点小事俩人能闹矛盾,又因为一点小事又和好了。”王教士说,“有时候我们传道人多关注了一下某个人,其他聋人又会觉得心理不平衡,认为是冷落了他们……”

66416b090b85b.jpg

2024年夏,王圣君教士正在与聋人姊妹们一同欢度母亲节(图/毋忠毅)

所以在多年的牧养过程中,王教士在做好话语供应之余,他还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在了体察聋人情感以及彼此之间关系的维护方面,以确保跟大家的关系需要掌握一个微妙的距离。“如果太近了容易影响大家的合一,太远了又很难得到弟兄姊妹的信任,很多后续跟进牧养也不好开展,只有维持在都‘差不多’的状态才好跟大家打成一片。”

王教士自述,早年间的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急躁性子,不仅说话语速快,做事情也有些莽撞,但因着与聋人肢体们一同成长,他自己的个性也迎来了许多改变。“在这儿你声再大也没有用,只有他们什么时候转脸看你,你才能真正跟他们交流。”对此,王教士打趣地表示,神把自己放在这个位置上,“急脾气也要变得没脾气。”

尽管在牧养中有着各样难处挑战,但与此同时,更大的恩典与安慰也始终陪伴着他。王教士告诉笔者,也只有在真正走近聋人的过程当中,才能真切感受到他们性格的可爱之处。“时间一长我们关系熟了,彼此还能开个小玩笑。有时候他们还会偷摸过来,悄悄塞给你个苹果或者糖块,或者拥抱我一下又不好意思地跑开。”在他眼中,这些看似再日常不过的举动,实际上是无法言说的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的爱意。

“我们这些大堂的传道人平时总是站在讲台上,跟信徒密切接触的时间比较少,所以心里多少都会带点疲惫,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好像就是一个专门讲道的‘器皿’。”王教士补充说,在聋人团契里,他能感受到亲密真挚的爱的交流真切流淌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这就是在基督里合一的爱的关系,我们彼此也在爱里互相激励,也互相成长,这对我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5d880c86c000f67zcdcp.jpg

王圣君教士正在为聋人慕道友进行受洗说明(图/毋忠毅)

与聋人肢体们一同走过近二十年历程,王教士在查看聋人生命的同时,也更深入地认识到了自己的灵命状态,亦愈发触摸到了基督的生命。在他看来,不论是聋人还是听人,都有着许多以自我为中心的样式,因此会产生许多伤害与受伤,但耶稣基督的生命却是如同一粒麦子的生命,是完全舍下自我,不求自己益处的降卑倒空的生命,也更是能够在无条件的爱与接纳里安慰医治受伤心灵、生发出更多籽粒的生命。而这样的生命,主耶稣藉着十架救恩赐给了他,又指引他将这份生命传递给聋人,将生命的种子深耕在更多人群的心田之中。

现如今,心泉聋人团契已经从起初的寥寥数人成长为人数近百、在当地颇得见证的残障团契,牧养同工也几经增减变更,但王教士依旧乐此不疲地坚守在团契之中,关怀引领着这群特殊的“亲人”。回顾起自己当年的决定,他依旧十分庆幸自己选择了迎接主的差遣呼召,走上聋人侍奉道路,而他也更深刻地确信神在他生命当中的奇妙旨意。

“神收走了我一半的听力,是让我看到还有更多人听不到神的声音。祂差遣使用我走进他们中间,为要让祂的美意藉着我们成就的完全。”他说,“这不是靠着我自己,这是只有谦卑俯伏在神的面前才能打开的恩典的世界。”

lQDPJxphwWhrosfNCQDNEACwv7paE6x4ol0H2i4FMSneAA_4096_2304.jpg

秋收感恩节赞美会上,心泉聋人团契献上舞蹈《如果我能说》

秋收感恩节当晚,王圣君教士作为表演者的一员,与近三十位聋人肢体们一起登上了舞台,表演了手语舞蹈《如果我能说》,出色的演出赢得了台下弟兄姊妹无数赞誉与感动。

为让聋人弟兄姊妹们更真切感受到大家的赞扬,主持人引导大家一起晃动双手向他们致意,一时间,整间教堂里代表着鼓励与接纳的手语如同麦浪一般不断翻涌起来。台上的王教士也跟着聋人们一起开心地笑起来,他突然想起7岁时的自己——原来在那一刻,上帝已在他的生命中埋下一颗无声的麦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