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周随想(三):在十字架下学习爱

作者: 恩歌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4-17 09:27:31
分享与播放
十字架

默想经文:耶稣见母亲和他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他母亲说:“母亲,看,你的儿子!”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从此,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约19:26–27)

在许多国家,政府都会在纸币上印上“水印”或其他防伪标志,用以辨别真伪。这些水印往往在阳光下才会显现,看似不起眼,却是决定这张纸币是否具有价值的关键。

同样,“爱”就是基督信仰的水印。如果信仰中没有爱,那就如同一张没有水印的假钞——看似真实,实则毫无价值。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3章写得再清楚不过:“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在信仰的天平上,爱是一切的度量标准,是判断生命成熟与否的唯一准绳。

爱,是基督徒生命的标记

耶稣的地上生涯,从卑微的马槽起始,到羞辱的十架结束,始终是一条充满爱的道路。他的每一句教导、每一个医治、每一次饶恕,都彰显着神的慈爱。而当他被钉在十字架上,身心极度痛苦之际,他没有封闭自己,没有陷入哀伤的自怜,反而仍顾念身边所爱之人的需要。他看到母亲马利亚,也看到自己所爱的门徒约翰,于是说出了那句深情的叮咛:“母亲,看,你的儿子……看,你的母亲。”

这是十字架上最柔软的一幕。在死荫的幽谷中,他依然顾念亲情,托付关怀。这不是礼节性的问候,而是对“爱”终极形态的展示:在最痛苦的时候,仍顾念他人的需要。耶稣没有选择用权能解决痛苦,他选择用爱穿越黑暗。那一刻,他的爱不是宣告,而是行动;不是观念,而是生活的吩咐。即便在十字架上,他依然在教导门徒如何彼此相爱。

在这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时代,自爱成为最高的美德。从流行文化、社交网络,到各类自我实现的书籍,无不倡导“你首先要爱自己”。但耶稣却向我们展示了完全不同的道路:真正的爱,不是自我保护,而是自我舍弃。

在十字架上,耶稣并没有说“我现在太痛苦了,谁也不要打扰我”;他没有将痛苦当作拒绝爱的理由。他将自己的痛苦转化为别人的安慰,把十字架变成了爱的讲坛。在那个人性最脆弱的时刻,他做出了最强大的爱的行动。

当我们身处人生的“十字架时刻”——疾病、失业、家庭破碎、人际冲突——我们往往只看见自己的痛楚,很难看到别人的需要。但耶稣提醒我们,真正的爱,是在伤痕中仍然拥抱,是在缺乏中仍然给予,是在孤单中仍然建立关系。

罪的核心是自私,爱的本质是舍己

圣经从来没有把罪仅仅定义为行为的错误,而是指出它更深层的根源:自私。这种自私是心灵的自我中心,是“我为先,我最大,我优先”。从该隐杀兄到拿八拒绝帮助大卫,每一个罪行背后都是自私的种子发芽结果。

相反,耶稣以他无私的舍命之举,将“爱”诠释到极致。他本可以用一句咒语终止这一切的痛苦,却甘愿忍受十架之苦,为要让我们知道:爱的代价是舍己,而他愿意付出一切。

有句话说得好:人最真实的样子,不是在顺境中,而是在苦难中。耶稣在苦难中所显出的爱,就是我们效法的榜样。当我们在生活的十字路口挣扎,不要让痛苦遮蔽了我们对他人的怜悯。我们可以问自己:“在这苦难中,我有没有机会去爱别人?有没有空间去服事、去陪伴、去托起他人?”

十字架下的“属灵家人”

耶稣在十字架上没有对母亲说“你要坚强”,也没有对约翰说“你要独自承受”。他所做的,是将两位相爱的人连结起来,建立一个属灵的家。这不仅仅是出于关心,更是对教会的蓝图的一次预演。

他要门徒明白,在这条跟随他的道路上,我们不会孤单。我们彼此成为弟兄姊妹,彼此担当重担。正如使徒行传中所描绘的:“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他们的合一不是制度的产物,而是出于爱的生命自然流露。

今日的教会,若没有爱,也就没有真正的合一。许多教会的问题,不是出在制度上,而是出在关系里。当弟兄姊妹之间失去了爱,群体就变得冷漠、功能化。十字架上的耶稣告诉我们,教会不是一个活动中心,而是一个由爱组成的属灵家庭。

这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勇敢去建立关系,去托付与接纳彼此。也许我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带着不同的故事,但我们因耶稣的爱而彼此成为家人。

十字架不仅是一场历史事件,同时也是一份爱的宣告。在那里,神没有因为我们不爱他就放弃我们,反而在我们还作罪人时就为我们死了。这是福音最震撼的地方:不是我们做了什么才配得神的爱,而是我们一无所有时,他就已经为我们舍命。

很多人在人生的旅程中,会怀疑自己是否值得被爱,是否有人在乎自己。但每当你有这样的疑惑,请你仰望十字架。那流淌的血不只是救赎的代价,更是爱的明证。

十字架上的耶稣没有对你说“你要努力才配得爱”,他已经说:你是我所爱的,为你,我舍弃一切。

回应十字架的爱:我们也被呼召去爱

耶稣死了,你被爱了。耶稣死了,你也被呼召去爱别人。耶稣死了,为要使你不再孤单,而能成为他爱的群体中的一员。

这份爱,不是只停留在感动和眼泪里,而要进入生活的每一天。你可以从一个电话、一次探访、一顿饭、一个拥抱开始,去爱身边的人。你可以在婚姻中多一份体谅,在教会中多一份宽容,在职场中多一份怜悯。爱不是可选项,乃是信仰的印记;不是情绪反应,而是信仰的责任。

愿我们在这个圣周,在十字架下重新学习什么是真正的爱——一种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的爱;一种在黑暗中仍然照亮他人的爱;一种在耶稣身上完全彰显、如今也被托付给我们去活出来的爱。愿我们常常记得,这份信仰的“水印”永不会褪色——你是被爱的,也要去爱他人。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作者系安徽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