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翰福音12章24节)
今年受难周的第七日——耶稣被埋葬、门徒沉默等候的“坟墓日”,华中某教会的默想聚会上,传道人没有回避这天的沉重,也不急着跳到复活的光明,她邀请众人停留在“死”的意义中,思想耶稣如何成为那一粒落地的麦子,并省察自己是否愿意如此跟随、舍己、为人而活。
“真正的生命在于舍己,为他人而活。” 她指出,跟随耶稣过舍己的生活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每一位门徒必须走的路。引用奥古斯丁“幸福是抓住上帝”,又以保罗的话为见证:“真正抓住上帝的人,是舍己的人。”她强调,那一粒麦子的呼召,正是放下自己,服侍他人。
她进一步谈到“麦子的历程”——先有死亡,才有复活与丰收。“你是否每天都求神帮助你,把老我钉在十字架上?”她邀请会众诚实面对自己的属灵现状,“你是否已经在生活中向罪死了?”这不是理论,而是每日实实在在的争战与呼求。
“结果子,是见证的自然流露。传福音不是靠嘴巴,而是生命影响生命,” 她说。
自2013年来到此地牧会,她见证一粒麦子的真理在本堂传道人和信徒的生命中活出来。一位年长的姊妹,遭遇家庭破裂、财务受骗,人生几近崩塌。在她最孤单、软弱的时刻,教会没有推开她,有人陪她就医,有人月子期间仍抽身帮助,还有同工每月为她送上圣餐。她或许不容易相处,但牧者们因着曾被福音触摸,也选择用行动爱护他人,回应耶稣的爱。
会众中,有人抢着包奉献复活蛋,周五周六清晨自发前来打扫教堂,不用教会专门安排,关照探访许久不来教会的弟兄姊妹也是常事……他们自觉是“那粒麦子”,愿意用微小的服侍回应耶稣的舍己之路。
这一场讲道像一面镜子,照见了这间教会:他们不完美,但真实地在学像基督,不只是听道,更愿意活出道。他们正努力让自己的生命,成为那粒落地的麦子。
聚会散后,有人搭车回家。司机无意中提起:“我们这儿很多医院、学校,其实最早都是传教士搞起来的。”一句平淡的话,恰如其分回应了讲台的信息——那些百年前落地的麦子,没有白白死去。他们留下的果子,仍在发芽、开花。
在默想耶稣受难的这一周,这座城市、这间教会,仍有许多“麦子”在默默落地、继续结果。因为那一粒麦子已经死去,如今,我们也愿成为下一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