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在第六届世界信仰与教制大会中,来自不同地区与处境的多位神学家组成的讨论小组围绕“活出可见的合一”这一主题展开反思与分享。
此次大会由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简称世基联)信仰与教制委员会主办,约有400名与会者齐聚于埃及瓦迪艾尔纳特伦的科普特正教会真道中心参加。本次大会是世基联为纪念第一次尼西亚大公会议1700周年而举办的核心活动。该会议不仅是基督信仰史上的关键时刻,也是当今普世合一旅程的重要里程碑。
罗马天主教徒、世基联信仰与教制委员会成员约翰内斯·奥尔德曼博士(Johannes Oeldemann)主持了此次讨论。他说:“在我看来,可见的合一并不是通往基督徒合一道路尽头的遥远目标,而是在共同前行中自然产生,并随着每一步的同行而不断增长。我们已经学会个人投入合一的重要性。我们不仅通过追求某个遥远的未来来彰显合一,而是通过在当下,在此时此地活出合一,使合一变得可见。”
奥尔德曼博士同时也是《普世评论》(The Ecumenical Review)专题期刊的一名撰稿人,他的文章围绕第六届世界信仰与教制大会的主题进行反思,并可免费阅读至11月底。
南非联合长老会牧师、世基联教育培育委员会副主席、神学博士特迪·萨库帕帕(Teddy Sakupapa)则表示:“本次大会邀请我们思考,在新的历史与现实处境中,以及延续至今仍在塑造我们的神学、身份认同和教会关系的殖民逻辑下,教会应当如何对基督那句‘使他们都合而为一’的祷告作出新的回应。”
“虽然南非教会在蓬勃发展,但仍有许多问题使教会之间存在分裂:对事工的不同理解、女性按立问题、关于性别与性取向的争议议题、反映社会断层的不平等、政治立场的分歧,以及神学上的两极化,这些削弱了教会以共同声音发言和行动的能力。”他说道,“在我的语境中,合一与其说是结构上的,不如说是门徒身份上的共同体。”
香港基督教协进会普世关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崇基神学院名誉研究助理、中华基督教会荣誉牧师彭淑怡(Suk Yi Pang),她反思了人们如何看待尼西亚大公会议。她说:“我们理所当然地将其视为合一的胜利:然而,我们却集体地陷入了遗忘。” 她指出,尼西亚所发生的事情并不是一个“最终篇章”或象征一致性的纪念碑,而是一个充满政治意味的独立事件。
来自普世牧首区、在德国波恩大学教授新约课程的阿塔纳西奥斯·德斯波蒂斯教授(Athanasios Despotis)问道:“我为什么为可见的合一而努力,并渴望它?我相信,爱与合一是真信徒的身份标志。我回想起耶稣为所有门徒洗脚的行为,他服侍的对象包括后来否认他的彼得,以及出卖他的犹大。”
来自斯里兰卡的马诺·伊曼纽尔博士(Mano Emmanuel)是可伦坡神学院的高级讲师兼学术发展主管。她出身圣公会背景,现在在一所卫理公会担任平信徒牧师。她说:“正如你们过去十年可能从新闻中看到的,斯里兰卡以长达30年的种族冲突而闻名。在这样的背景下,可见的合一的标志是:教会是唯一能够将所有民族群体聚集在一起的宗教团体。卫理公会及其他教会在社区内部的和解工作中颇有声誉。他们参与和平谈判,甚至在重大冲突时期主动接触恐怖组织,尝试在北部地区促成和平。”
夏洛特·梅修恩(Charlotte Methuen)是格拉斯哥大学教会史教授、教会法典牧师,同时也是一名圣公会牧师,她说:“我一直在思考,过去几十年来,圣公会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常被看作是不合一的历史,因为我们在女性按立以及同性关系等问题的讨论中不断挣扎。在许多方面,我们其实在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一种结构的转变。在这种结构中,神职人员是在西方教会被任命,然后派遣到殖民地教会中。圣公会在合一问题上的挣扎,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叙述一个拥有殖民扩张遗产的普世教会意味着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