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简称世基联)中央执行委员会(executive committee)会议在中国杭州开幕,会议主题为“基督、文化与处境”。中央执行委员会是世基联的治理机构,成员从各地区成员教会中遴选产生。此次会议将监督世基联当前工作、审批预算并处理政策事务,25人组成的执行委员会还将就关乎教会生活与见证的公共议题发表声明。
中国基督教协会成立于1980年,实行后宗派制,是世基联成员教会之一,在执行委员会中拥有代表。会议前,世基联总干事杰瑞·皮莱牧师(Rev. Prof. Dr Jerry Pillay)就本次会议、对中国的印象、中国处境以及中国教会在全球教会中的角色等话题接受了China Christian Daily(以下称简称为“CCD”》的采访。
CCD:此次杭州执行委员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有哪些?您对会议成果有何期待?
杰瑞·皮莱博士:我们每天将探讨不同主题:女性事工、基督教在中国本土化、中国的环境议题以及中国的政教关系。中国的后宗派主义实践值得我们思考:如何理解这种模式?我们能从中汲取什么?关于中国基督徒在非主流环境中的生存之道——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少数群体基督徒已为我们提供宝贵经验,包括如何建立更和谐的关系、保持开放心态,以及如何将处境融入基督教实践与相关性。
我认为政教关系是必要对话议题。这不仅是中国的议题,更是全球性议题。我们期待从中国经验中学习政教关系如何影响信仰与基督教发展。中国拥有56个民族构成的多元图景,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明积淀。我们需要思考:这些特质如何向我们诉说语境意义?其神学内涵为何?中国基督教经验中包含哪些神学体验?会议将设置多个专题环节。会议期间还将举办文化之夜并组织实地参访。许多执委会成员是首次来华,都对这片美丽的土地充满期待。
CCD:世基联与中国教会长期保持关系。您如何看待中国教会在当今世基联大家庭中的角色?其对全球教会可能作出哪些贡献?
杰瑞·皮莱博士: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丰富性与多样性方面取得显著发展,并向世界传递这些特质。中国基督徒能够探索国家与世界接轨的新发展,思考如何为全球基督教运动作出贡献。中国基督教协会作为世基联治理机构成员表现卓越。令我欣慰的是,通过中国基督教协会在中央委员会与执行委员会的席位,中国教会能直接分享本土经验。此次访华将帮助我们传递中国语境下的有力信息。
CCD:您此前访华期间是否有令您印象深刻的特别经历?
杰瑞·皮莱博士:我曾两次访华,欣赏中国多元的文化与人民,以及他们在本土语境中的协作能力。我赞赏中国基督教协会及其在中国语境中践行基督教信仰的工作与事工。在我与教会和政府的对话中,我清晰感受到这里有宗教自由,但同时也明确规定,包括基督徒在内的所有宗教群体都需要注册才能获得认可并正式开展宗教活动。另一个事实是国家对教会与宗教持支持态度。但有人质疑过度支持是否也意味着控制,这是在中国之外需要探讨的议题。我们也希望获取更深入、清晰的信息,以更好理解中国处境。
CCD:当前全球教会面临的主要神学议程有哪些?
杰瑞·皮莱博士:本次执委会将讨论全球处境及其反思。当前全球局势令人忧心——战争冲突频仍,各地纷争不断。弥漫世界的暴力不能解决问题,对话才能。我们需要汇聚各方人士共商挑战,携手寻求解决方案。值得欣慰的是,巴以冲突虽仍有暴力袭击,但已实现停火。而俄乌局势中每日有人丧生,包括更具能力与权威的政治领袖在内似乎都束手无策。南苏丹的军事冲突造成惨重伤亡。
世基联始终参与这些议题的调停,例如应哥伦比亚邀请参与“全面和平项目”已近三年。我们将听取过去一年开展的全球和平建设行动报告。世基联还关注气候、经济、性别与数字正义议题,今年6月中央委员会会议启动了气候正义行动。移民正义亦是重点议题,特别是在欧美地区,我们将收到相关和平事工报告。
我们亦期待对中国语境进行反思:这样的经验能为我们全球共同体带来什么启示?我们能从中学习什么?我们始终以开放的态度,期待在中国本土语境中展开更多对话交流。
CCD:您来自深受种族和解历史影响的南非,这一经历是否影响您对全球教会可见合一的理解?
杰瑞·皮莱牧师博士:当然。我们曾生活在种族主义立法的压迫下,非白人群体遭受极不公平待遇。漫长的反种族隔离斗争塑造了我对和解与和平的追求。作为世基联总干事,南非的特殊经历天然赋予我处理全球各类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和解、医治、合一与和平领域。
CCD:您有什么想对中国基督徒说的?
杰瑞·皮莱牧师博士:中国基督徒大有可为。应当把握机遇向世界分享信仰,善用一切赋予你们的平台与资源。作为举足轻重的全球参与者,中国基督徒需要思考“如何成为向世界贡献力量的全球性基督徒群体?”世基联正是可供运用的平台之一。
中国在诸多领域堪称引领者。这些特质如何助力中国基督徒参与全球基督教界?务要忠于福音,活出基督里的信仰,与他人携手创造更美好世界——不仅在中国,更在普世之境。
本文经翻译而成,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