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是教会和信徒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作者: 毋忠毅
来源:福音时报
2025-11-20 07:39:53
分享与播放

一位有五百多位老弟兄、老姊妹的教堂负责人告诉我:他和同工每年大约有四分之一多的时间都是在探访,这已经成为他们教堂常态化事工之一。因为这些老人肢体,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分散在各个街道乡镇、有的甚至离着教堂30多公里,因为身体状况等不能来聚会。但是教堂各位教牧同工和弟兄姊妹并没有忘记他们,更没有放弃他们而不管,而是通过探访,至少每个月一次的探访,建立起他们的信心,建立起他们与主的联结,也是建立起他们与教会的联系,这就是“连心桥”、“纽带”。

探访不是简单的问候,或者送去一点米面油和水果之类的“走走过场”,而是“圣爱的走动”,是在基督里的爱。“我们在一切患难中,他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林后1:4)当教堂的牧长和弟兄姊妹走进信徒家中,用主耶稣的话语安慰他们,那种温暖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

探访不仅仅是节假日,而是要常态化。有的教堂重视探访事工和队伍的建设,多年来组成了由教会常委和班组负责人组成的片长制体系,形成片长分工负责制,即按照各自的片区,分片到基层各个小组、聚会点和信徒家探访、牧养的组织架构;有的教堂把有关同工编成了十五个探访小组,常年轮流关注自己所探访的对象,至少每个月去探访一次。即使你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来教堂聚会,也能感受到教会的关怀。

我们信仰上帝,就要有爱人如己的奉献精神。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上。在今天,我们的各个教会基本都有探访小组,由我们的牧长、弟兄姊妹们组成,主要任务就是到肢体的家里去探访,也是在效仿主耶稣基督和那些我们信仰的前辈,因为在这方面主和门徒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们是我们的楷模。

一位市基督教两会的主席回忆,20多年前,他们去到一个偏僻的山沟教会去探访。当他们把车里拉的东西和资金送到那里的时候,被教会的贫困所触动,感觉这些远远不够。于是主席就号召大家每个人把兜里的所有钱都拿出来奉献给这个教会。由于那个年代没有微信,只能是用现金,所以当他们开车回来的时候需要加油,都已经没有钱了,幸好一位同工有信用卡,总算加上油顺利地返回了。由此可见,探访不是简单的和老弱病残在一起摆拍,然后发朋友圈。其实,探访也是一种无保留的全然奉献。

记得广西北海教会的探访经历吗?他们在牧长的带领下,常年去基层农村探访,包括那些患有麻风病的老弟兄姊妹。他们送去的不仅仅是水果、饮料、牛奶、食油、过春节的春联等等物质,而且送去在基督里的关怀。用主耶稣的话语安慰人、劝勉人、激励人,让危难病人得到极大的安慰,减轻痛苦,病得医治也不在少数。这种爱的传递,正是基督教会最珍贵的使命。

之所以说探访是桥梁、纽带,是因为探访能够建立真实的属灵关系。

探访是“生命之爱的牧养”,不是在教会大堂里客套,而是深入到信徒的真实生活中。他们当中有的是卧床不起的病人、有的是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有的是年事已高的弟兄姊妹,而且这些肢体大多数都是子孙后代常年不在身边、很孤独。探访贴近信徒,故能体恤信徒,与信徒同忧共乐。有的教堂加强了以片长为探访“头羊”的队伍,由原来的十八个片长增加到二十个,进一步优化了分片的区域和组织力量。这些片长都是本地区,比如街道、小区、村屯的信徒,也是教会的骨干,他们对于本片的肢体非常熟悉和了解,包括他们的身体状况、家庭住址、家里人口、联系方式、来没来教堂聚会、家庭有哪方面的困难等情况都了如指掌,形成了近似于“一对一”的、以一片带一群信徒的、无微不至的联络方式和小组形式。

我们的教会牢记主耶稣的教诲:“你们中间谁有一百只羊失去一只,不把这九十九只撇在旷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着呢?”没有忘记这些不能到教会做礼拜的老姊妹、老肢体,即使在逢年过节万家欢聚之际也去他们的住处或家中探望。

一个教会的负责人,也是70多岁的老牧师,和同工到乡村与老姊妹们见面,向她们表示主内的问候,大家倍感亲切。聊起了信仰、聊起了当年的教会服事、聊起了见证、聊起了在基督里的幸福生活,众人喜乐开心,彼此互相鼓励、互相祝福。

在一位老姊妹家里,她因为灵里有疑惑而不去教会做礼拜,牧师和同工们与她亲切交谈,推心置腹地抚慰和劝勉,并为她祷告,使她内心得到及时的供应和牧养,表示下个礼拜去教堂聚会,回归主的怀抱。

当我们的教牧同工走进信徒家中,看到他们的真实生活状态,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光景,建立属灵的感情。这比在教会聚会时的表面问候有意义多了,就像朋友之间真正的关心,不是只在聚会时见面,而是知道对方的喜怒哀乐。这就是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在探访中,不仅仅是造就信徒,也造就探访者自己。

探访让探访者真正认识主的羊,深入家庭比在教会更能了解一个信徒的灵命和为人情况。

那一年我随着一个县级市的基督教爱国会到山村去探访了三天,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我没有想到我们的信徒家中会是那样的境遇,那样的艰难。所以在第一天探访之后,我回到住处很悲伤,悲伤的不仅仅是他们艰难的处境,更是自己能力的有限。我甚至萌生了第二天不再去探访的想法,因为这对我的触动太深了。

当你带着爱心走进一个家庭,看到他们的困难,听到他们的故事,你的信仰会变得更加真实、更加有力量。这种属灵的成长,是任何讲道都无法替代的。想想看,当一个信徒在病床上、在困难中,突然看到教会前来探访牧长、弟兄姊妹,那种"被记得、被关心"的感觉,是多么珍贵啊!他们真正的感受到“主耶稣基督里的真诚关爱”。

探访这座“桥梁”和纽带有利于坚固教会,预防问题。

探访就像"医者切脉",能及时发现教会的问题、信徒的问题和需求。探访犹如医者切脉患者,从中感受教会和信徒不同时期症状,便对症下药。

通过定期探访,可以避免孤羊被掠,饥羊中毒,同时制约各种形式的“偷羊拉”现象,杜绝邪教的活动门路。这不只是牧养工作,更是教会健康发展的保障。比如,有一间教堂在春节前探访慰问了本堂的27位80岁以上的弟兄姊妹和有病卧床的肢体。教会负责人代表教会诚挚地感谢他们多年以来对传福音、对教会各项事工的热心和奉献,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并送上慰问品,以表达教会和众位弟兄姊妹的关心和关爱。在探访交流中他们得知,在附近村庄里有疑似异端的所谓基督教组织在地下活动,而且他们一直就散布“三自”大教会不得救的谬论,这就引起了教会的重视,及时采取对应措施。

教堂架起探访的桥梁和建立探访的纽带,也是现代社会的迫切需要。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许多人越来越感觉到孤独,甚至是由孤独引起的焦虑和不安,他们越来越需要真实的关怀。教会探访实现常态化、经常化、人性化,是对信徒个人心灵的安慰、对家庭和睦的贡献,彰显基督的爱,有利于对教堂和谐氛围的塑造,突显出基督教会组织的积极意义。

亲爱的弟兄姊妹,探访不仅仅是任务,而是践行主基督“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当有的信徒特别是老信徒听说教会要来探访的时候,他们在盼望,他们会时不时地看着窗外、耳朵听着有没有敲门的声音。因为他们孤独,他们需要陪伴,需要有人和他们说话,需要有人给他们安慰,即便不送任何礼物,只要有这些陪伴与安慰,他们就很知足了。当我们走近信徒的家庭,我们不只是在做教会事工,更是遵循“爱人如己”的圣经教导。这不仅是教会的使命,更是我们作为基督肢体的自然流露。

亲爱的牧长、传道人、同工同道:探访这座桥梁、这个纽带是上帝赐给我们的、是主耶稣基督为我们做出的榜样、是圣灵引领我们,要我们必须去做的。你的教堂是否把探访当做教会的牧养圣工之一?我们教堂的传道人和同工在诸多忙碌的事务中是否经常挂念那些需要探访的肢体?探访的桥梁一头连着基督的圣教会、一头连着基督的圣徒;探访的纽带一头是天父的慈爱、主基督的救恩,一头连着信徒的生活、身体、心灵和一切,是不可缺少的。让我们常年的到信徒家探访、到医院病榻前探访信徒,到养老院探访肢体、到退休的老传道人家中探访,把基督的爱送到信祂的人心灵中,也送到信徒周围的人心中。

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