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照亮生命的暖阳

作者: 思想
来源:福音时报
2025-11-20 13:33:38
分享与播放

感恩,从来不是一时兴起的抒情,而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生活态度。正如《朱子家训》所言:“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常怀感恩之心,方能以德报德、知恩图报,在纷繁人世间活得无愧于心、潇洒坦然。圣经亦教诲我们:“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这份期许恰是对感恩最本质的诠释——它无关境遇,只为本心。

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有人问一位老先生,太阳和月亮哪个更重要。老先生思忖良久,答道:“是月亮。”问者不解,老先生解释:“月亮在夜晚发光,那是我们最需要光亮的时候;而白天本就明亮,太阳的照耀反倒显得多余。”我们或许会笑老先生的糊涂,可细想之下,太多人不也正做着“感激月亮,否定太阳”的事吗?

每天默默照顾你的人,你总觉得理所当然;陌生人偶尔伸以援手,你便感念不已。父母家人二十余年如一日的付出,正如《诗经·蓼莪》所叹“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可我们却习以为常甚至心生厌烦;外人稍施善意,便分外感激。这份本末倒置的认知,恰是《增广贤文》中“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的反面写照,也是我们最容易陷入的误区。

就像那个与妈妈大吵后夺门而出的女孩。一整天饥肠辘辘却身无分文,面摊老板一碗免费的热面,让她满心感动,直言“你人真好”,转头便抱怨妈妈不懂自己。可老板的一句话点醒了她:“我不过给你一碗面,你便如此感激;你妈妈为你煮了二十几年的饭,你难道不该更感恩吗?” 女孩如梦初醒,正如孟郊诗中所写“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所带来的顿悟,飞奔回家时,看到的是妈妈在门口焦急张望的身影,听到的是“急死我了,快进来吃饭”的暖心叮嘱。那一刻,她才深刻体会到,那份被自己忽视的母爱,正是那如同太阳一般、始终温暖却被她习以为常的存在。

当太阳一直高悬,我们便忘了它赐予的光亮;当亲人始终相伴,我们便淡忘了他们给予的温暖。被照顾得无微不至的人,往往不懂感恩,只因他们觉得“白天已然够亮,太阳无关紧要”。却不知,圣经早已昭示:“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雅1:17)正是这份看似“多余”的守护,才让我们得以安心前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容易忽视已拥有的幸福,将其视作理所当然;又常常抱怨未曾得到的东西,怪罪命运不公,仿佛整个世界都亏欠自己。殊不知,感恩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人生姿态。古人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这是最朴素的感恩之道;而圣经亦教导我们“要凡事谢恩”,哪怕面对困境,也当明白所有经历都有其意义。有人说,要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们磨练了你的意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们丰富了你的经验——这份通透,正是“感恩”二字最动人的力量。

感恩,需要用心观察,用心感悟,更需要用爱回应。龚自珍笔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草木对春晖的感恩;郑燮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是新苗对老枝的感念;而圣经中“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则道出了感恩的循环真谛。世间万物皆懂感恩,我们更应如此。

学会感恩吧!你感恩生活,生活便会赐予你灿烂阳光;你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正如庄子所言“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短暂的生命里,云卷云舒的自在,花开花落的芬芳,都是值得珍惜的馈赠。我们既要感激月亮在黑夜中带来的微光,更要感恩太阳始终如一的温暖普照。

不要埋怨他人的不足,不要沉溺过去的遗憾,不要抱怨环境的艰难。真正的成长,是选择不断改善自己。当你蜕变成更好的模样,会发现曾经的苦痛与煎熬,都将成为支撑你走得更远的踏脚石;反之,若一味抱怨,那些负面情绪便会化作沉重的污泥,埋葬自己的未来。愿我们都能铭记“受恩莫忘”的古训,践行“凡事谢恩”的教诲,常怀感恩之心,珍惜身边每一份温暖与守护,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照亮自己的生命,也温暖他人的旅途。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广东一名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