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AI的困扰——也谈写作的真实与徒然

作者: 恩歌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9-17 09:25:21
分享与播放
写作

前段时间,我因为一个作家朋友的邀请,加入了一个作者群。群里的氛围挺好,大家互相交流写作经验,也会分享一些各自作品。原本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但最近,大家却被一个问题困扰,那就是:AI。

说实话,AI的出现对文字工作者确实有很大帮助。灵感枯竭时,它能帮我们列提纲;时间紧张时,它能帮我们整理资料。话说回来,事情总有两面性。AI并不是无害的,它带来的便利和问题是绑在一起的,于是问题来了。这种“问题”,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切切实实落在写作的日常里。

写评论文章的“冤屈”

事情是这样的:我写了一篇评论文章,本来写得挺顺畅,结果丢进检测工具一测,AI浓度显示100%。吓得我赶紧修改,结果怎么改都没法降低。最后索性不写了。好奇心驱使我去测试一些专业的评论公众号里的文章,比如新京报书评、安徽书评,结果发现,很多文章的AI浓度都是100%。这才意识到,问题可能不在作者自己,而在于检测系统本身。

我想到,评论文章的写作逻辑,其实就是那几步:先提出要评论的内容,比如一条社会新闻或一个文化现象;然后分析背后的原因;最后再延伸到价值观层面,表达个人立场或信仰。

这种模式好比一条固定的轨道,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固定的写法,甚至常常依赖某些常见词汇,比如“综上所述”“归根结底”“更进一步地说”“当下社会”等等。然而,当文章里频繁出现这些词汇时,就很可能被判定带有AI痕迹。问题在于,评论文章本就不同于创意小说,它无法完全凭空发挥,更不能用过多天马行空的结构。它的本质就是“表达看法”。而正是这种模式化的表达,在AI检测的逻辑里,很容易被误判为“AI写作”。

换句话说,检测工具把正常、合理的写作风格也算作AI痕迹,这就显得本末倒置了。我们不能为了迎合检测,而硬把文章改得四不像,结果反而丧失了原本应有的表达力量。

文字服侍的心态

这个经历让我开始反思:我们为什么写作?我所在的作者群里有一位作者,常常晒自己又拿了哪些征文奖,又收到了多少稿费。他已经退休了,写文章的目的很直接:就是为了奖金和一时的炫耀。他自己也坦言,就是为了“虚荣心”。

作为基督徒,我最初听了有点讶异。写作怎么成了满足虚荣的工具?但转念一想,人心本来就是诡诈的,骄傲也好,虚荣也罢,其实都不稀奇。只是当这种心态赤裸裸地呈现出来时,我们一时不适应而已。我也想到,那些为了金钱而不惜借助AI拼凑出虚假的文字,最终所得不过是短暂与虚妄,根本无法真正造就人。相反,若我们因主而写,哪怕文字朴实,却能叫人警醒,帮助人更多认识神,这样的写作就不是徒然的,而且必然是神所纪念的。

我想起《腓立比书》4章8节的话:“弟兄们,我还有未尽的话: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这节经文提醒我,写作需要真实、清洁,所以,它不是炫耀的工具。如果写作的动机只是为了奖金,为了短暂的掌声,那就偏离了真实。那样的文字,不仅不能造就人,反而可能让人迷失。

人需要分辨

在圣经里,神用话语创造世界,用文字传递拯救的好消息。语言不是中性的工具,而是带着重量和目的的。作为写作者,我们更要明白,文字是一种托付,是一种责任。

这让我重新审视AI。AI能生成文字,但它不能带来生命。它能制造出看似完整的段落,却没有心灵的温度;它能模仿各种风格,却没有真正的经历。文字的价值,不在于句子多流畅,而在于背后是否有灵魂。所以,当我们在讨论“AI浓度”的时候,真正要问的是:这篇文字是否出自一个真实的心?是否传递了真实的思考?我一向主张,内容为王。这也是许多文字服侍者共同的坚持:内容永远大于风格。只要里面有真东西,能造就人,那就是一篇好文章。我们不能因为所谓的“AI味”就轻易否定,反而会打击真实写作的积极性。AI只是工具,是仆人,而不是主人。至于AI检测工具,本意也不是拿来吓唬写作者,而是为了识别那些浮夸、空洞、没有经过思考的文字。

我想到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放在AI上也是如此,我们需要去分辨。AI不是洪水猛兽,但它也不是万能的救星。它能帮我们,但不能取代我们。神赐给人类判断力,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虚假的。我们不能被“AI检测”绑架,也不必因为害怕被判定“像AI”,就放弃真实表达。一位朋友从来不用AI,但是写完之后检测了一下,也有AI味,但他知道,原因不在他,不会因此灰心放弃为信仰发声。

文字服侍的挑战与盼望

回过头来看,我那篇被检测为100% AI的评论文章,其实并没有失去价值。它或许不符合机器的标准,但它符合我作为一个写作者的良心。文字服侍本来就充满挑战:有时我们要与虚荣心搏斗,有时要面对自我怀疑,这些都是文字服侍的一部分。

我更深地体会到:文字不是用来讨好机器的,而是用来传递真理、传递主爱的。当别人晒奖金、晒成绩的时候,我也会被诱惑。这个时候我提醒自己:AI可以帮助我们写作,也可能让我们迷失。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写作时的心:我们是为了虚荣,还是为了传递真理的信息?

文字服侍之路或许曲折,如果能坚持真实,就不会被AI所误所伤。毕竟,文字的最终归宿,不是检测表格上的一个数字,而是进入人心,带来改变。真正触动人的,不是句子有多华丽,而是字里行间是否有生命的气息,是否有诚恳的见证,是否能在读者心中点燃一丝光亮。这样的光亮,也许会安慰一个疲惫的人,也许会扶起一个跌倒的人,也许会唤醒一个冷漠的人。

因此,哪怕外在的环境带来怀疑与误解,我们仍要守住真实,因为只有真实打动人且引人反思的文字,才能穿透AI世界的噪音,留下回响和祝福。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安徽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