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我们身边的重担

作者: 苏苏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7-16 14:14:43
分享与播放

在基督教信仰中,我们常讲一个词,名为“重担”。所谓“重担”,就是对我们造成极大影响的担子,给我们带来巨大压力,可能也会伴随难处和痛苦。因此,主耶稣教导我们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11:28)这自然是主赐给我们的美好应许,但对我们而言,首要任务是明确“重担”的含义。我们周围是否存在一些习以为常的行为,实际上却成了我们肩上的沉重负担?只有准确理解并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依靠主的力量去克服。

怨恨会使自己放不下

埋怨和憎恨会使我们的心里充满苦毒和负面情绪。虽然从信仰来说,主要求我们要宽容和理解,但真正做到确实十分困难。

有位弟兄在教会人事变动后充满怨言,认为是因为张弟兄和教会负责人说了对他不利的话(换届前,他看到张弟兄悄悄和负责人交谈),才导致自己竞选失败,最终张弟兄进入了教会管理组。这个想法在他心里存留了四五年,平日里也没少向人表达对张弟兄的不满。直到又一次教会换届时,教会负责人恰好和他谈到这个问题。该弟兄质问教会负责人:“凭什么上一届我没能入选?张弟兄究竟在您面前说了我什么坏话?”负责人平静地回答:“本来上一届确实考虑让你加入,但考虑到你比较年轻,在教会侍奉的时间不长,其他同工也有些看法,再加上他们还没到退休年龄。张弟兄不但没说你的不好,反而提议实在不行让你进,他愿意退下来。但为了教会稳定,最终没有这样安排。”

直到此时,这位弟兄才明白自己一直误会了张弟兄。这样的埋怨是误解带来的,且在心里存续了数年,始终难以释怀,甚至成为他属灵生命的极大阻碍。

怨恨看似只是对他人不满,实际上却首先伤害了自己。这种负面情绪若长久积压,不仅会让我们内心不堪重负,还会阻碍人际关系的修复与成长。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责怪他人能减轻痛苦,却不知这种负面情绪如同枷锁,将我们牢牢禁锢。它消耗精力,模糊判断,甚至让我们忽略自身需要改进之处,也无法在主面前得到真正的释放。真正的释放是不论在什么环境中,都能靠主获得内心的平安和喜乐。

贪财迷了人的眼

有些弟兄姊妹对钱财的贪恋实在令人忧心。他们将财富视为生活中心,甚至超越了对信仰的追求。这样的态度不仅让他们陷入欲望的漩涡,还使他们与主的心意渐行渐远。当金钱成为人生唯一目标时,人的心灵便被蒙蔽,无法看清生命中更宝贵的价值。这种贪恋带来的不仅是外在纷争,更是内心的不安与空虚。无论拥有多少财富,若内心没有平安,那种满足感终究是短暂而脆弱的。

有一位姊妹,开了一间美容店,时间相对自由,忙时亲自服务,闲时由店员打理。她本参加教会诗班的服侍,现在却越来越少出席,连续多次学习和献诗都缺席。没有什么特殊原因,就是研究如何赚更多钱。最近又迷上抖音视频推广,自学网络营销课程。这本无可厚非,但不该因此放弃教会的侍奉和聚会。最重要的是,她的店铺收入稳定,时间充裕,却宁愿放弃敬拜与侍奉而去追逐更多的钱财,这种行为实在不可取。

当一个人完全陷入金钱漩涡时,未必能获得多少快乐。表面看似光鲜,内心却被焦虑和压力填满。对财富的无尽追逐让人忽略生活中更重要的亲情、友情和信仰。那些本可带来内心宁静的时光,却被消耗在无休止的计算与比较中。真正的富足从来不是用数字衡量,而是源自内心的平安与知足。

虚荣吞噬人的心

人们喜爱的事物各不相同:有人喜爱金钱,有人追逐权力,有人则沉迷于虚浮的荣耀。虚荣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无法接受负面评价,或是过分在意容貌等,这些都可能演变为心灵的枷锁。

这种渴求外在光环、贪图他人赞誉的心态,在事奉中也时有显现。比如有位义工传道人,若被称为“xx弟兄”或“xx传道”会显得不悦,非要听人尊称一声“老师”才心满意足。这有何意义?我们凭什么一定要当别人的老师?难道“弟兄”、“传道”这样亲切的称呼,就不足以表达敬意了吗?

不要让虚荣占据我们的心,要学会谦卑,正确看待自己。说到底,我们都是普通人,实在没有什么可夸口的。

不要自加重担。这重担不仅指家庭、工作和侍奉中的难处,也包括这些我们难以胜过的属灵功课。这些重担常以各种形式悄然潜入生活:可能是对他人评价的过度在意,也可能是对自己能力的过高期待。当我们承担超出能力范围的责任时,焦虑和压力便逐渐累积。更糟的是,这些负担并非外界强加,而是我们主动揽下的结果。学会分辨哪些是真正需要承担的责任,哪些是可以放下的包袱,这是每个人都需学习的功课。只有放下不必要的重担,心灵才能获得真正的释放与自由。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