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在教会中向来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尤其是那些青年服侍者,更是如此。之所以特殊,并非因为他们的职分高或表现得多么了不起,而是因为多数教会的年龄比例失衡,青年人很少,所以一些青年信徒显得比较显眼,尤其是那些青年服侍者。
教会中能够有青年人兴起来,或者能够加入青年服侍者行列,对于整间教会而言,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然而,在高兴、感恩之余,也逐渐会暴露一个问题,那就是期望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会被逐渐拉开,甚至令人越来越失望。
有一位同工,神学毕业之后,便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家乡教会服侍。教会同工及弟兄姊妹因为得到了一位青年服侍者而感恩、高兴;更因为那位青年服侍者甘心情愿扎根于乡下教会而为其骄傲、点赞,心中满怀憧憬与期待。
然而,没过几年,双方矛盾出现了。当然,矛盾主要还是在同工之间。一些主要同工逐渐发现了那位神学生的缺点,如讲道理论多、经验不足,还想多要薪资。那位青年同工也满肚子委屈,仅仅千把块的薪资,就可以知其艰难处境。
其实,这样的例子反映出了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对于一些青年同工而言,神学毕业仅仅只是服侍的开始,也仅仅只是一个学习阶段的结束,接下来进入教会的培训与造就,似乎更为重要,甚至会关系到服侍的成败。
因此,从教会的角度来说,对于青年人的服侍,不要只看他们付出了多少,成效怎么样。其实,还要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那就是他们在服侍的同时,也是在学习服侍、适应教会的节奏等。
以此角度来看的话,教会不能仅仅看重青年服侍者能服侍些什么,也要看重他们需要什么,以便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合适的帮助。可以说,这是双向奔赴,青年服侍者为教会付出,教会也应当及时关切到他们现实的需要。那么,教会应当关切哪些方面呢?
一是生活上。传道人不仅要传道,也需要生活,青年传道者也是如此。属灵服侍看起来比生活更为重要,因为一些人看到、听到了太多“乌鸦叼饼”、神必预备的例子、教训,所以以为传道人把道讲好了就可以了,生活不重要。
但是,传道人也需要吃喝住行、养家糊口。“作工的得工价,不算恩典,乃是该得的。”(罗4:4)传道人献身于教会服侍,生活上应当由教会解决。教会不可以忘记此项责任,也不能打折扣,而是需要充分给予,好让传道人在传道上无后顾之忧,也好堵住因生活缺乏而耽误传道的借口。
二是经验上。青年传道人,尤其是受过神学教育的青年传道者,拥有专业的神学知识,在知识上高人一等;但往往也有个软肋,那就是经验不足,缺乏服侍的经验,在服侍上可能就是个“小白”,需要从零开始。
面对这种情况,教会是选择埋怨、嘲笑、轻视,还是接受现实,给予时间呢?当然是要给予成长的空间,经验是可以积累的,但服侍者尤其是青年服侍者却不是可以多得的。所以,教会在知道其经验不足的同时,也需要给予积累经验的时间,以助其综合能力得以提升,而不是抓住软肋不放。
三是呼召上。青年人之所以能够献身,多半还是因为神的呼召,对服侍充满了向往,也出于感恩,从而献身服侍,立志一生一世服侍上帝,永不改变。只是,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心会变,对服侍的委身也会变。
就连彼得等使徒在服侍中都有短暂离开、背弃呼召的时候,何况其他服侍者呢?虽然一生一世、且持续得力的服侍,由服侍者与神之间的关系决定,但外界影响也非常大。所以,作为教会而言,若是持续给予提醒、鼓励、支持,必将使其服侍更为坚定有力。
四是关系上。教会关系也比较错综复杂,传道人既要处理好与神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也要处好与同工、弟兄姊妹等诸多的关系。作为一名青年服侍者,处理好各方关系非常重要,但却因为进入教会不久等因素,常会出现问题。
这个时候教会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教会给予充分的接纳、欢迎,必将使青年服侍者更好融入教会。若是教会能在其融入的过程中,给予充分的引导、帮助,有着良师益友的话,必将快速助其融入教会,激发服侍的能力。当然,也要避免一件事,那就是切不要被为了壮大帮派的同工所利用,误入歧途。
总而言之,青年服侍者是一个较为特别的服侍群体,他们不仅是教会的服侍力量,也是一个迫切需要全方位融入教会的学习者,学习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包括灵性、志向、技能、生活、关系等。
这些学习与提升,既与他们自己有关系,也与教会如何对待、引导有一定的关系。对于教会而言,要做的并不仅仅是知其缺陷,而是要进一步帮助他们提升,消除缺陷。如此一来,看似付出了不少,其实更是“投资”了未来,助其在以后的日子里更有能力、更为到位地服侍。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