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重阳节,我们总会想到“敬老”。其实,在圣经里,也藏着很多尊敬老人、看重生命传承的道理。这些道理并不复杂,还能帮我们明白为什么要敬老、该怎么做。今天就用大家能听懂的话,一起聊聊这件事。
一、白发不是“老了没用”,而是“智慧的宝贝”
圣经里有句很温暖的话:“白发是荣耀的冠冕,在公义的道上必能得着。”(箴16:31)长辈们的白头发,不是“老得没用”的标志,而是岁月赐给他们的“智慧勋章”。
就像圣经里的摩西,80岁才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那时他“眼睛没有昏花,精神没有衰败”,靠的正是他一辈子积累的智慧和信心;还有迦勒,85岁时还主动要求去攻打迦南地,说自己仍有“昔日的力量”,因为他一生都走在正确的路上,岁月没有磨掉他的勇气,反而让他更加坚定。
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长辈:可能是爷爷,虽然记性不如从前,但总能在你迷茫时说一句“当年我遇到这事时,是这么做的”;可能是奶奶,煮了一辈子饭,知道你最爱吃的菜要放多少盐——这些都是他们用岁月攒下的“宝贝”,比书本上的知识更实在。
二、尊敬老人,不是“客气一下”,而是该有的本分
圣经里直接把“敬老”当成一条重要的诫命:“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利19:32)这不是说“表面装礼貌”,而是打心底里看重长辈的价值。
比如摩西律法中说,“咒骂父母的,必要把他治死”(出21:17)。虽然现在我们不用这么严苛的规矩,但这背后的意思很清楚:父母长辈是我们生命的源头,必须敬畏;十诫中“孝敬父母”更是与“不杀人、不奸淫”并列,可见这件事有多重要。
圣经里还有个反面例子:所罗门王的儿子罗波安刚继位时,长辈劝他“对百姓温和点”,可他不听,反而听信年轻人的话“更严厉地对待百姓”,结果直接导致国家分裂。这就像我们生活中,有的年轻人觉得“长辈不懂现在的事”,不听他们的劝,最后可能走了弯路——长辈的话不一定全对,但他们的经验,至少能帮我们少踩些坑。
三、敬老不只是“照顾他们”,更是“把好东西传下去”
尊敬老人,不只是让他们晚年过得舒服,更重要的是把他们身上的好品质、好信仰传下去,就像“接力棒”一样,一棒接一棒。
圣经里的西面,年纪很大了,在圣殿中见到婴儿耶稣,就说“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话,释放仆人安然去世”(路2:29)。他用一辈子的坚守,为后人留下了“信靠”的榜样;还有女先知亚拿,寡居多年,却天天在圣殿祷告、侍奉,她的虔诚也成了众人的见证。
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传承:比如有的家庭,爷爷一辈子诚实待人,爸爸跟着学,现在你也懂得“做人要实在”;有的奶奶信了一辈子神,总跟你说“要爱人如己”,这些话听多了,慢慢也成了你做人的准则。就像提摩太,他的信仰就是从祖母罗以、母亲友尼基那里传承而来,最终成为有影响力的教会领袖——好的东西,都是靠长辈“手把手”传下来的。
四、重阳只有一天,但敬老可以每天做
重阳节一年只有一天,但尊敬老人,应该是我们每天都能做的事。其实不用做什么大事,简单的小事就足够:
1、多听他们说说话:别总抱着手机,陪爷爷坐一会儿,听他讲“当年当学徒的事”;陪奶奶聊聊天,哪怕是听她“唠叨”今天买的菜贵了、邻居家的事。这些话里藏着他们的生活,也藏着他们想与你亲近的心意。圣经中保罗也劝提摩太“不可严责老年人,只要劝他如同父亲”(提前5:1),就是让我们像对自己的爸爸一样,耐心对待长辈。
2、多给点实际的陪伴:比如周末回家,帮妈妈洗洗碗,陪爸爸下楼散散步;邻居家的张爷爷腿脚不方便,帮他把快递拿上楼;小区里的李奶奶不会用智能手机,教她怎么视频通话。耶稣说过:“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对长辈好,就是在做有意义的事。
3、把他们的“好”传下去:比如爷爷总说“做人要守信用”,你就记在心里,与人打交道时也这么做;奶奶总说“要帮助有困难的人”,你看到别人需要时,也伸手相助。这样一来,长辈的好品质,就成了你的好品质,再传给你的孩子——这就是最好的“传承”。
结语:今天你怎么对长辈,明天孩子怎么对你
圣经中的长辈们用一辈子告诉我们:老了不是“没用了”,而是“成熟了”;白头发不是“老态”,而是“荣耀”。他们就像路灯,用自己走过的路,照亮我们的路。
重阳节这天,不妨给爸妈打个电话,给家里的长辈买点他们爱吃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从今天起,把“敬老”融入日常。因为圣经中有句话说得很好:“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弗6:2)
你今天怎样对待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明天你的孩子也会怎样对待你。敬老,不只是为了长辈,更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把这份温暖的“接力棒”,一直传下去。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广东一名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