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这个话题,不搬高言大智,也不作灵修冥想,只想把新近压在心头的一件小事摊开,让真理的光照进来。
某县的一个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主席和我交流:工作起来非常难。全地区有三十几个基督教活动场所,但是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却处于无法全面工作的状况,有的不按规定出席会议;有的不按规定填报政府有关部门要求的报表;有的不按章程缴纳会费;有的拒绝上级要求订阅的杂志;有的不参加省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宗教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还有的干脆越过县基督教三自爱国会直接和市里的基督教三自爱国会联系工作……其主要原因就是有的大教会负责人想当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一把手没当成,有的想到班子里当个什么领袖没当成,于是就心生恨意,闹别扭,县基督教三自爱国会的主要成员怎么做工作、怎么说服,甚至是退让也不行。于是“你不让我上台,我就拆台”,福音工作遂成一盘散沙。如此,这个地区的教会处于各自为政分裂的状态,这样的地区怎么能够复兴福音?
这并非特例,而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有的教会共同的软弱:教堂可以一年起,人数可以十年增,奉献可以百倍翻,然而“同心”二字的厚度,却未必同步增长。
一些传道人和信徒都感慨并且盼望:“同心合意,兴旺主工”,但是现实和真正做到确实挺难的。这就像一面镜子,而这面镜子就是圣经真理、主的教导,完全在神的话里面。我们侍奉神并不困难,但是能真正做到同心侍奉却不容易。同心合意的标准就是同天父和耶稣基督的心和意,在这个目标之下,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同心合意。
圣经里“同心合意”不是口号,而是深刻的谆谆教导——“把心思调到同一频率”。频率对了,灵里才能共振;频率错了,人越多,杂音越大。
台湾著名的老传道人杨毓英牧师说:“过去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听传道人说,你求银子,神给了你金子,你还以为是黄铜。我们求的是银子,神却给了金子,金子比银子值钱,但是我们一心想要白花花的银子,竟以为金子是不值钱的黄铜,实际上神给我们的是我们必需的,不是我们想要的。可是魔鬼给我们的就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无论是平信徒还是教会的负责人,上帝给我们的恩典已经够多了,不要再奢求。所谓戒奢也包括这一条。教会历史告诉我们:最致命的破口从来不是外部逼迫,而是内部“频率漂移”。哥林多信徒分门结党,起因不是教义,而是“谁是我的领袖”;旷野中的以色列民十次发怨言,起因也不是缺水,而是“谁是我的利益”。
我们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当一个教堂初建的时候,传道人和同工弟兄姊妹都是万众一心,同心合意的要把这个教堂建起来,要把教会复兴起来,要把福音传出去。可当教堂建好以后,过了若干年,教会人数增加了,奉献款也多了,也就是说收入多了的时候就开始悄悄地有了变化。这里所说的变化不仅仅是教堂建的好了,设备增加了,环境更加舒服了等,而是在有的人们的心里出现了内卷,甚至是内斗,纷争。起初“创业”时期的同心合意逐渐地在减弱。那种火热的状况也逐渐地在熄灭。这不是钱的过犯、也不是教堂建的多么好的过错,而是某些人的信仰不纯正,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来。
笔者走访过不少教堂,发现一条耐人寻味的曲线:
建堂初期——百废待兴,人人“创业心态”,祷告会能开到半夜;
堂貌日新——人数、奉献、音响、空调同步升级,却悄悄出现“股权意识”:“我奉献多,我该当领袖”;“我亲戚多,我该进堂委”;“我人脉广、教堂大,我该当一把手”。把权力职务很当回事儿,心没有在信仰和服侍上,所以就出现了纷争。
而信仰一旦嫁接了“股份制”、“企业化”,讲台就成了舞台,同工就成了“竞争对手”、教会就会变成职场,福音的火焰遂被“股权纠纷”、职场争斗,一点点浇灭。
一位年近六旬的传道人,负责着一间有400余位信徒的教会。这个教会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目前使用的教堂才40多年。教会初期就是在一个农村的荒废的田地上。他带领会众很不容易地,费尽了千辛万苦把教堂建起来。后来逐步地把教堂的内外部设施完善了,具有了一定的规模。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了教堂的教牧同工队伍和各个班组,成为在当地辐射面较大的一个教会。但是近两年来他很苦恼,因为教会同工当中出现了个别人的愿望没有达到之后,从而告状的现象,而且就是大家怎么做工作、怎么解释也不行,他就是要告。造成了教会两度被有关部门关停,为此他的心脏病也几度复发住院。
面对这种不能同心合意复兴福音的状况,受损的既有教牧同工、也有信徒。几百位信徒没有地方去聚会,就成了没有牧养的羊,从而流散了,甚至被异端给裹走了。
我们中国有句话叫做家和万事兴。“家和”就像土壤,为“万事兴”这棵大树提供了肥沃的生长环境,只有家庭这个“根”稳固且充满生机,生活的各个方面才能枝繁叶茂、蓬勃发展。我们的圣教会作为信徒的家亦是如此。圣经教导我们:“愿弟兄们都喜乐。要作完全人,要受安慰,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睦。如此仁爱和平的神,必常与你们同在。”(林后13:11)当年的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最大的缺点就是彼此分门别类、结党分争,也就是不能同心合意,就是因为缺少彼此相爱的心,又因彼此斗争而没有和平。故保罗盼望那爱与和平的神与他们同在,使他们得着调整和成全。喜乐和受安慰可以合并称为喜乐,同心合意和彼此和睦可以合并称为爱心。一个基督徒想要作完全人,喜乐和爱心,绝对不可缺少。还记得吗?主耶稣在最黑暗的前夜,只给门徒两条“临终指令”:
彼此相爱——让真理有温度;心里不要忧愁——让爱心有方向。两条合并,正是“同心合意”的“原厂设置”:以基督的心为心,以羊群的益为益。
教会不是谁的私产,也不是谁的舞台,而是“基督的身体”。身体若有一根神经自顾自地乱跳,全身就痉挛;若每条神经都以大脑为中心,全身就能协调奔跑。
教会不能合一的真正难处,不是在我们的灵里,乃是在我们的心思里,不能思念相同的事(同心合意的原文意思)。信徒惟有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才能同心合意,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企图去说服任何人来同意我们的看法,要紧的是一同仰望主的心意如何。教会若要在世人眼前作主的见证,不在于讲道理,乃在于内心的彼此相爱。我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我们是主的门徒了。许多基督徒所追求的是大能的神,但保罗在此却强调爱和平安的神,才是教会中所需要的,也是一般信徒所最不认识的。除非我们享有神的爱与平安,恐怕我们所建造的远不及我们所破坏的,所拆除的。
愿我们脱下“权力”的披风,换上“仆人”的“工作服”;愿我们不再拉人站队,而是拉人跪下;愿我们不再问“谁听我的”,而是问“我是否连于元首基督”。
“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弗4:15)因基督就是真理,持守真理的结果,就能在凡事上长到基督里头了。我们某些传道人乃至教会的负责人身着圣袍,却掩盖着对权力、对世俗的东西强烈欲望。他们会在台上夸夸其谈,为会众讲圣经真理,娓娓动听,但是讲真理必须用爱心、用真心、用诚心。爱使人熔化在身体的生命里,而连于元首基督。教会不是某个人的教产,教会负责人不是同工和信徒的老板。教会是基督的教会,以基督为教会的元首,教会同心合意,是神的教导、是主的教导、是圣灵的引导;教会同心合意,是福音复兴的必要条件;教会同心合意,是教牧同工和信徒的盼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致力于这个世界之上,才能够彰显神的荣耀。
惟有如此,福音才能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如鹿渴慕溪水”,也才能叫“同心合意”不再是墙上的标语,而是众人一眼可辨的记号——看哪,他们怎样彼此相爱,他们是基督徒!
(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