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约翰的镜头与平和人的记忆:一段被显影的历史

作者: 林慕理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8-11 09:17:38
分享与播放

image.png

十年前,在平和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笔者曾自费编辑《外国人眼中的印象——百年前的平和》一书,该书依托于原厦门大学外籍教授白克瑞(Chris White)从海外档案馆精心挑选的近60幅历史照片编纂而成。

书中聚焦福建平和县1892年至1949年的社会变迁,详细记录了归正会传教士、平和小溪救世医院创始人郁约翰(John Otte)等在闽南地区从事医疗、传教活动时所拍摄的珍贵影像,内容涵盖当地医疗设施、宗教场所、民居建筑及民俗风情。

书中所收录的影像,不仅展现了平和教会创办的各类学校、小溪救世医院的历史面貌,还包括小溪、坂仔、南胜礼拜堂以及林语堂家族的历史遗迹。这些照片经过严谨的实地考证,与现存的古迹相得益彰。该书以跨文化视角,全面展示了平和县半个世纪的自然景观变迁和人文发展历程,结合传教士的书信和本土口述史,构建了一幅近代闽南社会的视觉画卷。

 image.png

传教士郁约翰医生夫妇

这些跨越百年的老照片均为美国基督教归正会传教士郁约翰(John Otte)等在平和等地超过半个世纪的工作与生活见证。他们对这片土地充满深情,在小溪救世医院工作之余,携带相机走遍平和各地,记录了清末民初时期的发展变革,也传递了中美之间的友谊。

 image.png

十年前白克瑞教授(左1)接受平和电视台记者采访   (李以林  拍摄)

白克瑞(Chris White)博士作为原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外籍教授,一直致力于中美友好交流,并对闽南基督教历史有深入研究。他不辞辛劳,自费前往美国新泽西州、密歇根州及英国伦敦等地进行考证,从多个档案馆收集了这些记录平和历史的珍贵照片。一次偶然机会,通过时任福建神学院副院长、厦门基督教曾厝垵堂蒿牧师的介绍,白博士与我结识,并慷慨地将近60幅老照片无偿赠予我。

这些老照片生动记录了1892年至1947年(建国前夕)平和在医疗、教育、生产、交通、商业、建筑、服饰、民间风俗、宗教等方面的丰富场景。

image.png

1882年在小溪桥头街由张氏家族购地一小礼拜堂的基础上小溪基督教堂告成。

 image.png

1913年建成的平和山格侯山礼拜堂

image.png

image.png

以上两幅均为坂仔基督教堂。1880年林至诚(林语堂之父)牧师受漳州市基督教派任,到坂仔主持教牧工作。在林至诚牧师的带领下,坂仔教会大大发展,人数日日增加,原有的小礼堂已容不下。林牧师带动会友集资捐款,购买土地,扩建大礼堂。

 image.png

1893年兴建的平和基督教南胜礼拜堂外景

 image.png

叶汉章牧师(二排左3)到坂仔教堂视察(前左二为童年林语堂)

 image.png

1887年坂仔教会创办《铭新小学》,成为坂仔教会最兴盛时期,林语堂也曾经在教会创办的《铭心小学》就读。图为铭新初小毕业生合影。

 image.png

光绪二年(1876年)美国基督教公会在平和小溪等地宣教,随行的传教士郁约翰医生了解到当时平和医疗事业贫乏后,在平和小溪教会的支持下于1888年在小溪后巷用1800美元创建小溪“尼尔保赤”医馆  , 1889年3月5日正式开馆,成为漳州地区最早的医院之一。

这些老照片是外国传教士留下的历史见证,展现了百年前后平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是平和半个多世纪政治、经济、社会和风土人情的珍贵记录,承载着平和人的集体记忆。我不敢独享这些珍贵图片,不仅将部分照片发布至网络,还无偿提供给平和县用于举办老照片展和编辑相关书籍。

image.png

白克瑞教授提供的许多老照片也被编入《百年平和影辑》一书中(阮海棠拍摄)

2018年,福建省平和县为纪念平和置县500周年,县人大常委会正式公开出版《百年平和影辑》一书,其中收录了白克瑞教授收集的近60幅老照片,让这些承载平和人民乡土情怀的影像得以永久定格。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平和文史爱好者林清和先生对百年前的照片进一步进行“验证”,拍摄了不少照片与老照片进行对比。他在《吾乡吾土》一文中写道:“在我的家乡,真没想到下六下龙秀美楼的照片在一百多年前漂洋过海,在海外漂泊百年后,竟能机缘巧合地回来,让人们一睹当年土楼的尊容。更幸运的是,这座土楼历经岁月洗礼,依然巍然屹立,一如当年......从老照片中仍可真实还原当年的景象,只是不见了照片中那些穿着洋装、戴着洋帽的男女传教士和土楼内的老少居民。”

近日,《平和印象》《看闽南777》等多个微信平台发布文章,将白克瑞提供的多幅百年前老照片应用AI技术制作成视频在网上传播,“探秘平和”。不少照片(如上面有关九龙江上溪船的老照片)被公众平台(含自媒体)的回忆文章采用并宣传,受到欢迎。

图片1.jpg

南胜秀美楼今昔

2.jpg

以上二组对照照片,黑白照片系白克瑞教授提供,彩色照片系林清和先生拍摄

在此,我们要特别向白克瑞教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作为一名深耕闽南基督教历史的研究者,他跨越重洋,自费探访欧美多家档案馆,只为将这些尘封的影像重新带回平和的土地。当这些老照片穿越时空呈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不仅看到了百年前的风物,更触摸到一位学者对历史研究的执着、对文化交流的热忱,以及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image.png

十年前,白克瑞教授(中)到平和县到文峰了解平和基督教传入史。(李以林  拍摄

白教授的无私奉献,让这些珍贵记忆得以重见天日,更让无数平和人得以在影像中溯源、寻根。他的慷慨馈赠,不仅成就了《百年平和影辑》一书的问世,也为平和的集体记忆铸就了永恒的注解。这份跨越国界的学术情怀,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与传承。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福州一教会信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