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年轻同工应付诸实际行动

作者: 吕底亚
来源:福音时报
2025-11-17 15:04:00
分享与播放

教会应当为年轻的同工做点实事。所谓的实事,是实打实的,不带有任何吹嘘成分;尤其不能只喊漂亮的口号,而要从年轻同工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工作支持、生活关怀、成长路径等方面提供具体帮助。总的意思,是要让年轻同工感受到教会的温暖与支持,从而更安心、更有动力地投入服侍。

正如某间教会的负责人在交通时说道:“当年轻人到教会参与侍奉后,如果因为教会的苛刻让他们产生离开的念头,那不仅是对他们的亏欠,更是对神的亏欠。神都把人送到教会侍奉了,却因为我们的缘故留不住,实在不应该。”

那为什么我们会提到这样的事呢?

一、当下的处境

在某教会有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弟兄,他虽已参与侍奉,却始终未能在负责同工那里获得真正的任用。这间教会是一间农村教会,能有这样一位认识到神恩典的弟兄并不容易。他曾经身体有过软弱,后来经历了神的医治,就一直有负担,愿意参与侍奉。但教会负责人一直以“年轻人太年轻”为理由,不愿意培养他,甚至连电脑音响这一块都不愿意交给他。实在没人的时候也会让他来侍奉,但并没有让他负责,还是让一个不懂这方面的年长同工负责。为此,几位同工不理解,也多次进言,但总是被负责人以“再观察观察”敷衍。

然而,该负责人之所以如此不待见这位弟兄,并不是这位弟兄不值得培养,而在其自身的惧怕——他生怕年轻人崭露头角后,自己的地位会受到挑战。这种心态本不该有,但现实往往就是这样不体面。在基层教会中,有这种思想的人不在少数。教会常常口称无人可用,实则当有年轻人愿意投身时,却又因自身的种种顾虑而不敢任用。

这种矛盾的心态导致许多有潜力的年轻信徒被挡在侍奉的门外,他们的热情被消磨,恩赐被埋没。有些教会宁愿维持现状,让侍奉停留在低效重复的层面,也不愿给年轻人尝试的机会,担心他们的创新会打破原有的格局,更害怕年轻人的成长会凸显自己的不足。久而久之,教会不仅难以吸引和留住年轻一代,也让自身的发展陷入停滞,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难以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有效发挥见证作用。

二、可行的行动建议

1、更新思想

要让年轻人起来侍奉,不要担忧他们会替代自己。教会的传承本就是一代又一代信徒的接力,老一辈牧者和同工应当以开放的胸怀看待年轻人的成长,把培养新人视为神圣的责任而非威胁。要放下对权力和地位的过度执着,明白每个信徒在教会中都是互为肢体,各有功用。年轻人的兴起能够为教会注入新的活力,让侍奉团队更加多元和有盼望,这不仅不会削弱原有侍奉的果效,反而能让教会的事工更加兴旺,更好地完成传福音、牧养群羊的使命。

2、提供侍奉的岗位

若是可以,教会应当为年轻的同工提供合适的侍奉岗位。这些岗位不应局限于简单的事务性工作,而是要根据年轻人的恩赐、特长和兴趣进行规划,比如在赞美团契、诗班、探访组、查经团契等,让他们能够在具体的侍奉中发挥潜能、积累经验。

同时,要明确岗位的职责与目标,给予年轻人足够的信任和施展空间,避免因过度干预或不信任导致他们的热情被消磨。当年轻同工在合适的岗位上感受到被需要、被重视,并且能够通过侍奉看到成果时,他们会更有归属感和使命感,从而更积极地投身于教会的各项事工中,为教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要考虑到待遇的问题

对于神学院毕业的年轻同工来说,若是全职,应当考虑到他们的待遇问题,毕竟他们也要生活。教会可以根据当地的生活水平、同工的侍奉时长和职责范围,制定合理的薪酬体系,确保他们能够安心专注于侍奉工作,不必为基本的生活开支过度忧虑。对于一些参与侍奉比较多的年轻同工,也可以适当发放一些补贴,并不在于钱的多少,而是一份心意,会给同工们带来安慰。

教会在培养年轻同工的过程中,必须付诸实际行动,给予他们切实的帮助。如果只是口中喊着重视,却没有实际的行动和支持,年轻同工可能会感到失望和迷茫,难以真正扎根在教会的侍奉中,也不利于教会日后同工队伍的建立和健康地传承。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基层教会义工。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