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人生顶峰之后的失落?

作者: 恩歌
来源:福音时报
2025-11-21 15:53:01
分享与播放
配图

看到一则报道,经典游戏“我的世界”(Minecraft)设计师马克斯·佩尔松在36岁时以25亿美元的高价出售了自己的公司。出售后,他购买了一栋 7000 万美元的豪宅,过着“梦想生活”,举办奢华派对、进行高端度假、环游世界,并与名人交朋友。

然而在他成功巅峰时,当外界可能认为他是世界上最幸福、最满足的人时,佩尔松在推特上发出的两条反思,却道出了完全不同的故事:“拥有一切的问题是,你会失去继续努力的理由。和一群朋友出去、与名人派对、能做任何想做的事,但我从未感到如此孤独。”

还看过一则报道,说是一位研究者在长期接触几位年轻成功企业家和前沿商业领袖后总结道,尽管硅谷物质极为丰富,其居民仍深受“贫困”困扰。许多硅谷领袖经历的贫困并非物质上的,而是关系、精神和情感层面的贫乏。

这就是成功之后的反高潮——那些一生努力追求顶峰的人,最终“到达”目的地后却经历重大失落。

成功之后的反高潮

对于许多人来说,就像《传道书》的作者拥有所有世俗成功时,内心仍被忧愁、虚空和追风所侵蚀。反高潮让我们感到失望,甚至绝望,因为所谓“到达顶峰”的梦想无法兑现:地位、权力、金钱和名声并不能真正填满我们的灵魂。最终,这些所谓的“目标”会让我们失望、受伤,因为它们无法兑现天堂的味道。

如果你是领袖,我想你也曾在你所领导的团队、公司、组织或协会中经历过类似的人际反高潮,很可能也遇到过其他令人失望的时刻。1999 年电影《办公室空间》中有一个角色叫彼得。他在催眠治疗师办公室中坦白道:“今天我坐在我的办公格子间里,意识到自从我开始工作以来,我生活的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糟。这意味着,每次你看到我,那就是我生命中最糟的一天……我想一周内真正投入工作的时间,大概只有十五分钟左右。”

彼得的经历虽然是从一个被公司组织架构碾压的“齿轮”的视角讲述的,却也映射出领导者的情感现实。我们投入工作,把心血、灵魂和勇气都倾注于某个愿景,但在过程中,我们会感到幻灭。

对我们服侍者来说,反高潮可以有多种形式。尽管我们对受伤的会众提供了全面、充满怜悯且代价高昂的关怀,他仍会说感到被教会忽视,然后愤然离开。尽管我们为一对夫妻进行了很久的辅导,希望他们的婚姻问题能得到修复,他们还是离婚了。尽管我们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和准备讲道,还是有人指责我们的讲道令人失望或神学不准确。尽管我们尽力设计礼拜,使人们能够更深地进入神的同在,仍会收到各种批评:礼拜形式太正式或太随意;音乐过于欢快或过于柔和;选歌太现代或太传统。尽管我们花费无数时间祷告,求神为教会带来复兴和更新,教会仍可能在增长上停滞,事工平淡,爱心不冷不热,影响力微弱。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在我自己感到牧养挫败和孤独的时刻,我常常逼迫自己记住耶稣基督——不是像我这样的不完美服侍者,而是完美的服侍者——在三年里忠心、虔诚地将一切倾注在十二门徒身上。而他的回报是什么?犹大为了几个小钱背叛他,彼得三次否认他,当他请求三位最亲密的朋友为他祷告时,他们竟然睡着了,在他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都离开了他,让他独自面对死亡。耶稣——我们信仰的创始成终者——每次称呼他最亲密的朋友为“你们这小信的人”时,他心里该是怎样的感受?我想主也经历过反高潮,那么,我们自己当然也应该预料到同样的经历。

这种经历虽然令人极度沮丧,却也奇怪地带来安慰。当公司破产,评论家写出严厉的评论,经过多日备考成绩却只得 C,运动训练造成严重伤病而非奖牌,餐厅倒闭,产品发布反响平淡无奇,孩子拒绝我们多年灌输的信念和价值观,教会不得不关闭……每当在任何地方出现反高潮时,我们可以提醒自己:耶稣先经历过这一切。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安慰: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来4:15)

在反高潮中保持喜乐的秘诀

如果说《传道书》的作者向我们展示了成功之后的荒凉,那么先知以赛亚和使徒保罗,则向我们展示了另一条路——在反高潮之中,仍能拥有一种奇异而安稳的喜乐。他们的生命并没有逃开人世的痛,也没有被神“安排”到风平浪静的岗位上;相反,他们走的每一步,都踩在动荡、拒绝和失败的沙土里。但正是在那些看似沉闷、灰暗的时刻,他们学会了依靠神而活,学会了把真正的盼望放在自己以外的那一位身上。

以赛亚的时代,是王国衰落、危机四伏的时代。他要对着一个不愿倾听的百姓说话,要在政治阴影下宣讲神的审判与救恩。若以结果论,他的事奉并不“成功”:并没有立刻带来改革,没有换来群众的拥戴。若以现代的指标衡量,他的“影响力”并不亮眼。然而,就是在这种终年无声的坚持里,他学会了以神为自己的力量。他不是靠回应、掌声、数字、增长来维持自己的心,而是靠着那一句:“你的眼必见王的荣美, 必见辽阔之地。”

在漫长的无果期里,以赛亚的心慢慢转向那位看不见却真实的神,他开始明白:人的心若有了那位圣者的同在,荒年也能盛开,如枯枝也能结果。反高潮没有击垮他,反而逼迫他把重心全部转回神那里,逼迫他去抓住那份不是从世界而来的稳定与安慰。

保罗也一样。他在外人看来是一位充满传奇的宣教士,但如果你把他所有的旅程摊开来看,你会震惊:其中大部分时间并不光鲜,而是被囚禁、被误解、被逼迫,被自己最熟悉的人拒绝。许多教会对他冷淡,许多人质疑他的动机,他的讲道常常带来城市骚动,但没几次带来立竿见影的“复兴”。

许多夜晚,他独自坐在监牢里,那些开荒布道的兴奋已经过去,只剩下潮湿的空气和沉重的锁链。若按人的眼光,这无疑是一个漫长的反高潮时代。然而,就是在监牢最黑暗的角落,保罗写下了他最明亮的句子:“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他不是在大会上写下的,也不是在宣教成果高潮中写下的,而是在看不见未来、毫无突破、被迫停下手中一切工作的时刻写下的。

喜乐不从结果来

以赛亚和保罗两个的共同秘诀其实很简单,却不容易学:喜乐不从结果来,而从倚靠来。不是因为事情顺利、事工兴旺、人生开花,而是因为神本身值得信靠。以赛亚看见的,是“坐在高高的宝座上”的那一位;保罗抓住的,是“我活着就是基督”的那一位。当一个人真正把生命的重心放在神身上,他的灵魂就不再随外在的高潮与低谷起伏。高潮来了,他不至于骄傲;反高潮来了,他不至于绝望。因为他清楚:人生最大的喜乐不是在高峰,而是在神的同在里。

我们会发现,以赛亚和保罗并不是在故事的“最精彩时刻”才找到那份喜乐,而是在最沉闷、最普通、最不被理解、最不被看见的时刻找到的。那些看似平淡、看似失落、看似停滞的季节,正是神在你灵魂里重新安放根基的时刻。我们以为的“低谷”,却可能是神把我们拉回到祂怀里的地方。

所以,当我们的事奉不被看见,当我们尽力却仍然失望,当我们付出却换来批评,当我们祷告却看不见突破,当我们走到人生或事工的反高潮处,不要急着责怪自己,也不要急着推断神在远离我们。也许,正是在那里,神正在教你那条以赛亚和保罗都走过的路——不是靠成果而活,而是靠神而活。

而当一个人真正靠着神而活时,你会发现一种奇妙的事:喜乐不需要被制造,也不需要被鼓动,它会自然从灵魂深处涌出来。不是因为一切顺利,而是因为你终于依靠了那位永不改变的主。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安徽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