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在一座阴暗潮湿的地牢里,作为死囚已被囚禁许久,行刑的日子迫在眉睫。你身上散发着臭气。黑暗中伸手不见五指,你甚至无法看清自己的模样。衣衫早已破烂成污秽的碎布,潮湿的石墙上渗出恶臭的污水。某一天你听到狱卒的脚步声渐近。
钥匙叮当作响,铁门嘎吱一声打开,狱卒粗声说:“有人替你付了赎价。你自由了。”
“什么?”你踉跄着走出牢门,爬上台阶,回头问:“赎价?他付了什么代价?”狱卒咕哝道:“替你赎命的人必须死在你的位置上。”
“什么时候会执行?”你问。“已经完成了。”他挥手示意你继续往上走。
你震惊得几乎说不出话,走到通向外界的最后一道门前,又忍不住问:“他是怎么死的?”
“他早就知道会怎样死,”狱卒答道,“他是被活活杀死的。”何等甘愿付出的代价,而最恰当的回应,不该是那被惊奇放大的感恩吗?当你在自由与惊愕中奔跑时,难道不会急切地去告诉朋友、告诉所有人,你是多么感激吗?
我们需要看到,基督既付出了赎价,也成为了赎价,正如他亲口所说:“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20:28)他偿还了自己不欠的债,为那些无力偿还的人而死。因此,被释放的囚徒岂能不从心底迸发出感恩?
保罗这样描述他自己的得救,他自己的释放经历:“我感谢那给我力量的我们主基督耶稣,因他以我有忠心,派我服侍他。我从前是亵渎神的,逼迫人的,侮慢人的;然而我还蒙了怜悯,因我是不信不明白的时候而做的。并且我主的恩是格外丰盛,使我在基督耶稣里有信心和爱心。‘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提前1:12–15)
我们永远是“领受者”
不仅救恩如此,其实我们一切所有也都来自上帝的手:“自己倒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万人。”(徒17:25)上帝使我们存在,又时时维系我们的生命,无论我们是否察觉。我们无时无刻不是领受者。既然如此,领受恩典的人理当向施恩者表达由衷的惊叹与感谢;若不如此,则是极大的愚昧。感恩或不感恩,并非如同我们把头发分在左边还是右边那样无关紧要。它就像大陆分水岭,决定同一场雨落下的水滴要流向太平洋还是大西洋。感恩与忘恩,将带来截然不同的归宿。
保罗问哥林多教会,也问我们:“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林前4:7)答案显而易见。若我们的一切都是领受的,那么为一切感谢是理所当然的。上帝不仅供应了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也必赐给我们未来所需的一切:“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罗8:32)离了上帝的恩典,我们一无所有。
世上没有任何一样事物能让我们合理地说:“这不是从神来的,所以我不用感谢他。”一颗苏醒的灵魂,会随着恩典的不断临到而愈加敏锐地认出神的赐予,并以感恩回应。神从未亏欠我们分毫,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恩典:不配得、未赚取,甚至未曾请求的恩典。想想看:你曾祈求过自己要有两颗肾脏吗?祈求过有泪腺来润滑眼睛?祈求过臭氧层来保护地球?祈求过脑神经突触能传递信号?没有。他就这样白白地赐给了我们。这无法计数的慷慨,呼唤着我们的回应。我们要如何回应呢?正确的回应是感恩。
感恩与否是信徒与鬼魔的区别
感恩是什么?感恩是一种由神所赐的属灵能力,使我们能看见恩典,并由此生出承认那恩典及其赐予者为美善的渴望。事实上,新约中“恩典”(grace)与“感恩”(gratitude)这两个词,源自同一个希腊词根。
神不仅伟大,他也是良善的。信徒既敬畏他,也喜爱他;既赞美他,也感谢他。事实上,这正是信徒与鬼魔的区别所在。鬼魔懂神学,会背圣经,知道基督的宣称与身份。迟早,他们也必屈膝。但他们不喜爱他。鬼魔可以赞美他、惧怕他,承认他的威严,但他们不会因他而喜乐,也不会感谢他。相反,信徒享受神,并感谢他。基督徒与非基督徒之间真正的区别,在于前者会向神感恩。
圣经教导我们要“凡事谢恩”(帖前5:18),如果我们要“凡事谢恩”,那就意味着,连每一次呼吸都该带着感恩。因为正如《使徒行传》17章25节所说,神“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万人”。若是感恩能对我来说像呼吸一样自然,该有多好。
问题不在于我们缺少值得感恩的事,而在于我们对已有的一切感恩得太少。神在我们每一次呼吸中服事我们,一天大约两万次。而这仅仅是“呼吸”。他也在我们每一次眨眼、每一次心跳、每一个细胞分裂、每一道脑波、每一个以难以计数的速度在我们体内穿梭的亚原子粒子中,持续地供应我们。而这还只是关于我们的身体。他让那巨大的太阳稳稳悬在适当的距离上,使地球的气候宜人,能生长出食物。他以月亮的潮汐与风的流动,不断搅动与净化海洋与大气。他让那些可能撞击地球的危险小行星被大气层焚毁,或被月球的引力吸走。
他赐下理性的能力,让我们能思考、记忆、相爱,更奇妙的是能够悔改。他赐我们身躯、祖先、指纹、染色体,以及那孕育我们、编织生命的母胎。他又因爱我们,将他的独生子赐下,使一切信他的人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约3:16)。他赐下应许、盼望、患难,以及信心。祝福多得数不尽,远超我们所能想象。无论人类的数量多庞大,都不可能让“值得感恩的事”有耗尽的一天。
认出他是一切恩典的源头
所以,不难看到,感谢神是合宜的,既是道德上正确的,也是情感上喜乐的。向神感恩是美好的事,它与神的本性相称,也使敬拜者能以正确的姿态与神、与生命相处。感恩并不能为我们赚得神的恩典,却显明我们已经在享受他的恩典。因此,感谢并非一种积累功德的宗教行为。感恩出于信心,而信心本身就是恩典的礼物(弗2:8–9)。所以,当我们心怀感恩时,也当为“能感恩”而感恩,因为那感恩的心,也是神所赐。要感谢赐礼物的那一位。
我认识一位弟兄,生来就患有严重的脊椎疾病,终身离不开轮椅。有人问他:“你每天都这样疼痛,还能感谢神吗?”他微笑着回答:“我不能奔跑,但我仍能呼吸;我不能用脚敬拜主,却仍能用口歌唱他。”他的身体被限制,却没有使他的心被囚禁。相反,他说正是在这些限制中,他更深地体会到每一次呼吸都是神的恩典,那是神允许他仍能参与生命的节奏、仍能在痛苦中认识主的同在。这样的感恩,不是因为他“感觉良好”,而是因为他知道神本为善,神的恩典够他所用。
因此,操练感恩,不只是节日里有礼貌地对子女说“谢谢你买的衣服”,感恩关乎神完全的主权,他掌管万有,并以他的大能行出慈爱,为我们的益处成就一切。而那被圣灵唤醒的心,正是在这其中认出他是一切恩典的源头,并欢然感谢他。
参加过许多次祷告会,我发现,我们的祷告常常偏向“祈求”。祈求并没有错,神也邀请我们这样做。但“感恩”却很容易被挤到边缘。其实,感恩理应在我们的祷告生活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满怀喜乐的感谢,会加深我们对神当下看顾的信心,也扩展我们对他依靠的心,我们越感恩,就越知道依靠的是谁。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安徽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