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个片区,有两个神学生被乡教务组安排轮流对我们几间教会讲道。有一位神学生的讲道恩赐不是很明显,甚至连他自己教会的信徒都反映,每次讲道一结束他就立刻离开了,想找他做个祷告都来不及。这个同工并非侍奉不认真,实则为人老实内向,加之在这方面没有人提醒,自己也没有认真观察和总结,也就服侍中留下了诟病。
当我们的舌头在论断传道人时,真正被刺透的往往不是他们的不足,而是我们内心的骄傲与自我中心。我们需要知道,讲台不是展示个人品味的“脱口秀”,而是设立在生与死、永福与永生之间的灯台;信徒进堂的目的也不是“被取悦”,而是“被破碎—被重建”。先学会闭口,才有可能真正听见神的声音。
有位同工问我丧事礼拜主持时应当选哪里的经文,我很是疑惑,为什么她不问本教会的牧师呢?一问才知道,原来该牧师从来不参与教会的丧事礼拜,就算是别人邀请,牧师也是找到各样的理由推卸。最后干脆直接就将丧事礼拜这一块直接丢给义工,自己从不参与,请都请不来。
阿三的事,让我深感亏欠,我成了欠福音债的人。我努力学习圣经,阅读属灵书籍,神赐给我信心,我不再是以前那个胆小懦弱的我,而是敢于向身边的同学、朋友以及亲戚们放胆传讲好消息。
笔者在大学学的就是历史专业,加之从小就爱历史,所以对教会的历史特别重视。在走访400多个教堂的过程中,几乎每到一地,都要采集信息、收集资料和史料以用于撰写教会的历史,这些教会历史文章包括人物见证和历史事件等等。据不完全统计,这几年教会历史的文章也发表了有130篇以上。
10月24日至28日,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简称世基联)第六届信仰与教制世界大会在埃及瓦迪艾尔纳特伦举行,主题为“现在可见的合一何去何从?”本期“今日教会”第一个栏目汇总了数篇关于此次大会的报道,供读者了解大会信息。
教牧同工的服侍,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代教会的真实光影。“观察与亲历”栏目的故事,不仅讲述个体的经历,更映照着今日教会的处境——从城市到乡镇,从传统到转型,从孤独的坚守到群体的更新,每一条服侍的路上,都有挣扎、等待与恩典。
丰富的网络属灵资源给信徒带来了便利,却也让人心容易漂泊。地方教会或许平凡,却承载着神对祂儿女的心意——在这里,信徒学习委身,恢复敬拜的圣洁,彼此守望,共同成长。或许,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资源与选择,而是回到家园般的教会,在那里扎根,在那里更新。本期“今日教会”前两个栏目选取的文章为您展现本地教会的宝贵之处,而我们作为信徒,参与和委身本地教会极其重要。
本期“今日教会”聚焦“牧养年轻信徒,扶持年轻同工”这一主题,探讨如何有效吸引并留住年轻一代。“观察与亲历”与“思考与建议”两个栏目的文章深入分析了如何实现对年轻信徒的深度牧养,培养新一代同工,实现信仰的代际传承与教会的持续健康发展。